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陆战利器之战场机器人:特殊的“战友”

2017-12-12 20:05:2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优势明显

一般而言,战场机器人的设计和建造离不开三个核心条件,首先是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帮助机器人对物体、环境、语言、作战计划等进行更好理解。其次是先进的传感设备,使机器人拥有“眼睛”和“耳朵”,决定机器人对外部感知能力的高低和反应速度的快慢。第三是材料技术,当前机器人主要是钢质机械装置,比人体更加坚固,有更强的抗损能力。

专家认为,设计制造战场机器人的目的,就是要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执行高风险任务。

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胡欣认为,战场机器人具有四个显著优势,一是能减少作战中的人员伤亡,不会受到人类生理极限的限制;二是可以执行特殊的作战任务,比如火线排雷、渗透侦察、多地形运输等;三是高度智能化,能够进行复杂的运算和分析,保证行动准确性和火力精度;四是拥有强大学习能力,通过系统数据更新等方式迅速提高“本领”。

  “达摩克利斯之剑”?

业内专家预测,未来作战机器人将具备超过人脑的战场分析能力,能在给定目标任务框架下,自行计算和决定发动打击的时机和火力。不过,随着战场机器人技术的突飞猛进,也引发了一个关键问题:战场机器人会否成为悬在人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美国军方预测,未来军队内将会有大量岗位被机器人取代,这也会带来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保罗·塞尔瓦呼吁,应警惕脱离人类控制的“机器人杀手”。

塞尔瓦今年7月在国会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一场会议上呼吁,美军“应遵守战争的道德准则,以免放出一系列我们不知道如何控制的机器人”。

分析人士认为,机器人无所畏惧,这对于作战是有利的,但与此同时,机器人也没有怜悯、同情、悔恨等情感,这在某种程度上有违冲突各方应遵守的原则,即必须避免不必要的破坏和避免给对方带来不必要的伤痛,必须善待平民以及受伤、无作战能力和被俘的军人。

关键词:机器人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