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势均力敌,互不相让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这是长期军备竞赛的结果。
制衡
自从苏联有了核弹那天起,美国就在研究该怎么逃避苏联的核报复。到了里根时代,美苏之间加班加点的造核导弹,准备拼死抢先敲掉对方“核牙齿”。当美国发现这方面的努力已经很明显是死路一条了,就转身开始研究SDI,也就是所谓的“星球大战”计划,想通过自己在宇航科技和通讯等领域的优势,建立一张分布于天基、陆基和海基的数层导弹防御网。这样先发制人后,即便对方打过来的少数导弹,也会在这张网前被各种导弹和激光灯定向能武器拦截。
美国的SDI“星球大战”计划图
而这个SDI计划看着很牛,但是就好像科幻电影一样,其实是个很没谱的事情。即便时隔三十年,今天美国在不断努力的“反导网络”其实不过是当年的SDI一个大幅度缩水版,而且可靠性究竟如何也是个问题。
至于苏联的首都反导网靠谱不靠谱,他们自己心里很清楚。苏联因为经济和科技实力方面,与美国存在一定差距,所以一如既往的走了“简单粗暴”路线,凑合着在莫斯科周围建立了一个导弹防御网。不过因为技术还达不到可以精确直接拦截对方导弹的水平,因此所用的拦截导弹是核弹头。
虽然所用技术不同,但他们都是希望在一定范围内引爆一个核弹头来摧毁对方飞过来的一批导弹。不过,在自己国家上空引爆一堆核弹其实对于自己的伤害也不会太小,所以苏联此举纯属“顾头不顾尾”的无奈之举。
因此,“先发制人”者无论如何都没有把握逃避报复,所以不管怎么看对手不顺眼,再把大把大把的金钱扔进军备竞赛里去,美苏双方最后都没有动手。所谓的“恐怖平衡”就是这么形成的。这一切看起来似乎很美好,但是不是没有隐忧存在。
核战争一旦打起来就会毁灭世界,而且更关键的一点是,不管美国还是苏联比赛造核导弹都是要花钱的。当然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苏联最先顶不住了,美国其实也够呛,只是最后侥幸赢了。大家都吃力的时候,自然想起来缓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