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西方学者提出的“生产率悖论”,怎么破?

2017-09-28 06:52:52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被低估的生产率】

为何全要素生产率会持续减速?陈长缨认为,当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出现,经济发展模式出现巨大变化,新经济、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等不断涌现时,沿用原有的统计方法可能会低估生产率。

从产出看,知识经济、数字化经济等不少新兴服务业并不能被传统统计方法归类,因此统计时可能被遗漏;互联网搜索、电子邮件服务、云盘存储等新经济模式,很多为免费使用,很难纳入国内生产总值(GDP)统计;采取非货币化交易的新经济服务,如跨城市共享房屋、共享汽车等,交易时往往不用货币结算,无法被传统GDP所统计;新经济的生产或服务方式趋于小型化、碎片化,而传统统计往往以大中型企业为主,小微企业和个人服务提供者很难包括进来等等。

从投入看,新经济导致一些新行业、新业态的就业者没有纳入到正规的劳动力统计范围,如灵活就业、兼职就业等,这导致统计上减少实际的劳动力数量。

因此,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劳动生产率增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低估。由于全要素生产率采取余额方法计算,产出低估程度比劳动贡献率低估程度更大,因此也必然导致全要素生产率的低估。

  【新革命未成熟】

陈长缨同时指出,全球生产率减速的主要原因并非传统统计方法已过时,而是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尚处于成长阶段,对生产率增长的推动作用并未完全发挥。

他认为,尽管这一轮产业革命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机器人、人工智能、虚拟现实、3D打印、无人驾驶和页岩气等多领域都取得进展,但各单一领域的影响深度和广度都相对有限,更没有出现可引领经济社会全局变革的重大技术突破。

另外,目前新产业革命对生产率的提升作用主要由商业模式创新引发,在提升生产率的强度和持续性方面都不及技术创新。而在技术创新方面,人工智能、储能技术、癌症治疗、可回收火箭等关键技术发明仍处于孕育阶段,智能制造、互联网+等则处于产业导入期,两类技术都无法大幅提升生产率。

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目前的新产业革命提升生产率,需要大量技术和持续不断的商业创新来支撑;二是不少新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原有经济活动的替代和“挤出”,其净创造效应往往小于预期,对生产率的净提升作用也不明显。

不过,陈长缨判断,从未来发展看,进入成熟期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很可能将全球生产率拉入工业革命以来的平均值。这主要可通过三个途径实现:一是互联网+,特别是互联网+制造业,推动制造业复杂化、降低制造业成本、增强制造业的及时响应能力;二是可能出现一些引领全局的技术和产业变革,例如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可使大批工作岗位被机器人替代,甚至会改写边际递减等经济理论;三是生命科学、储能技术、量子通信等多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等。(海洋)(新华社专特稿)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