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称,从清华大学的历史渊源——它在1911年成立时是面向赴美留学生的预科学校——到如今成为培养中国领导人的摇篮的地位来看,这所学校似乎是开设全球领袖项目的绝佳场所。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卢祥(音)说,清华大学也渴望在建校的第二个百年赢得全球影响力,尽管做到这一点将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不是一两年能做到的”。
他说:“中国需要在发展软实力的道路上采纳国际标准。当介绍自己的成功故事时,我们必须意识到国家层面的差异……应该以一种温和的方式来表述。”
报道称,近年来,中国政府越来越多地采取软实力战略,政府支持的孔子学院项目在2004年启动,为的是支持在外国大学教授汉语并进行文化交流,现在有125个国家开设了孔子学院。为了推动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中国内地的高校和外国大学也设立了许多机构,其中包括昆山杜克大学、上海纽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以及西交利物浦大学。参加“苏世民学者项目”的学者可以学习从中国价值观到政治制度的各式各样的课程,还可以关注他们感兴趣的领域。通过组织调研,他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探究中国,从飞速发展的城市到贫困的农村地区。
斯特斯伯格说:“有许多坦诚并且相互信赖的对话……这里有学术自由,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可以问任何问题。”
麦金尼斯刚刚结束了在青海一个小村子的调研,他说他的关注点已经从像南海这种地缘政治话题转移到中国本地的一些现实问题上,“我们的确从对话中学到了东西。”
不过,柯兰齐克说,最终的目标不是决定哪种政治制度更好或更有效,“更重要的是让人们意识到中国支持国际体系的某些方面……而不是在破坏国际体系。”(编译/李凤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