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新华社评美国大选:制度导致党争 还是党争腐化了制度(2)

2016-11-05 14:10:14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与很多实行多党制的西方国家在选举中采取比例代表制不同,美国在选举中采取“单一代表选区相对多数制”。根据这种制度,获得一个选区相对多数选票的候选人方能胜选。这种以“赢者通吃”为核心原则的选举制度实际上将小党排斥在国家政治体系竞争之外。

两大政党为确保本党政治利益和体系稳定,通常利用主政地方之机,出台一系列涉及被选举人资格或选票列名的规定,以限制其他政党活动以及防止本党党员在党内选举落败后“出走”他党。这些规定,客观上也刺激了美国政治的两极化以及两党内部的极端化倾向。

立场激进的势力在2010年中期选举中异军突起。共和党极右派别“茶党”拿下40个众议院议席和5个参议院议席,成为当届国会阻碍立法、党争最凶的派别。本次总统选举中,共和党内“特朗普现象”和民主党内“桑德斯现象”其实很大程度上也是党内极端化的体现。

政治两极化和党内极端化是导致近年来党争愈演愈烈的直接原因。然而,需要看到,党争的根源在于“赢者通吃”的制度设计,在于“金钱政治”的深度渗透。同时,党争也在反作用于这个政治体系,导致“民有”“民治”“民享”的主体人民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美国著名政治学者弗朗西斯·福山警告说,已经运行两百多年的美国政治体系如今出现了“机能性障碍”,政治极化日趋尖锐,制衡制沦为“否决制”。利益集团和游说团体对政治体系拥有过度影响,扭曲了民主进程,而他们“并不等于代表最高权力的美国人民”。

美国政治体系的“机能性障碍”并非一夜形成,解决起来也绝无可能一蹴而就。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选举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美国民众开始质疑曾经引以为傲的政治制度。而在一洋之隔的欧洲,“反建制”思潮同样波涛汹涌,猛烈冲击着精英阶层的政治治理。

看来,党争还要在大西洋两岸继续演绎下去,一幕幕新戏会次第上演。

首页上页12  2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