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世卫组织:寨卡病毒地域扩散加剧 尚无有效疫苗(2)

2016-09-09 05:50:07  北京日报    参与评论()人

寨卡病毒性传播的风险有多大?除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外,其它蚊子种类是否传播病毒?世卫组织也希望各方从多角度加强研究,了解寨卡病毒不同毒株的情况、病毒在人体留存的时间和部位、感染风险、传播方式、病毒可能引发的疾病和预防方法等问题,并评估有效的控蚊工具及其可行性。

控蚊与自我防护是关键

考虑到埃及伊蚊会传播登革热、黄热病、基孔肯亚热和寨卡病毒病,寨卡病毒病演变为下一个登革热或黄热病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事实证明,寨卡病毒的传播也正遵循这一路径。2015年4月末巴西确诊首例寨卡病例以来,这种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给人类的病毒已蔓延至美洲大陆所有主要国家和地区。如今,不但蚊媒传播疾病重灾区的东南亚地区未能幸免,疫情也已波及至非洲的佛得角和几内亚比绍。

专家指出,考虑到全球近70个国家和地区暴发疫情,且80%的寨卡病毒感染者无显著症状,不可能通过入境筛查或入境监测发现所有输入性病例,疫情防控中通过发现输入性病例从而阻止本地传播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加强本地控蚊力度,采取有效防蚊措施预防本地传播才是关键。

亚沙雷维奇表示,寨卡病毒与登革热病毒的一项区别在于,寨卡病毒可通过性行为实现人际传播,民众必须知晓这点,通过使用安全套或禁欲保护自己。由于寨卡病毒影响发育中的胚胎,因此孕妇是面对寨卡病毒最为脆弱的人群,知晓风险、使用驱蚊药剂与安全性行为对于她们十分重要。

亚沙雷维奇称,对于那些具备寨卡病毒潜在传播可能性的国家,必须时刻警惕监控病例,继续控蚊,向民众普及寨卡知识,确保医疗卫生系统能够提供预防、管理病毒感染的服务。

新加坡本土传播的寨卡病毒或源自东南亚

新加坡卫生部和新加坡科技研究局8日表示,检测发现新加坡本土传播的寨卡病毒很可能是上世纪60年代已在东南亚传播的寨卡病毒变种。

研究人员对新加坡两名感染者身上检测出的寨卡病毒进行基因测序分析后发现,病毒源自东南亚,可能是上世纪60年代已在东南亚传播的病毒变种。但目前还没有足够证据表明新加坡本土传播的寨卡病毒和南美洲的寨卡病毒在病理严重性或类型方面有差异。

研究人员表示,论证特定临床表现和毒株间相关性需要长期、细致的流行病学研究,并需大量实验数据。这一发现将有助于追踪寨卡病毒在全球蔓延的情况,了解毒株范围和分布将推动疫苗的研制并有助于完善相应治疗策略。

新加坡卫生部和国家环境局8日晚发布联合声明,截至8日中午,该国境内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总数增至292例,比一天前新增9例。另外,国家环境局继续在疫区开展灭蚊行动。(据新华社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