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体可以乱讲话,政府的发言就谨慎得多了。除了最急切的美国和日本,也只有澳大利亚的表态与他们比较接近。澳大利亚外长毕晓普13日声称,如果中国无视对南海争端的国际仲裁,其国际声誉和成为领导大国的雄心将受到损害。至于被美日寄予“厚望”的东盟,并没有发出共同声明,除了菲律宾和越南这样的争端国之外,只有新加坡提到认可最终仲裁结果。泰国、印尼等国都表态温和,印尼外交部在其网站发表声明,呼吁南中国海争端各方保持克制,避免可能导致紧张升级的行动发生。泰国外交部发表声明说,相信各方的最终目标是将南海打造成和平、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韩国《中央日报》13日报道说,美国在仲裁之前通过多种渠道要求韩国政府“以仲裁庭的具体判决内容为依据,明确表明支持立场”。但韩国政府表示为难。韩外交部负责人强调说,“表明让美国和中国双方都满意的立场,这既不可能,也不可行”。文章认为,韩国最后很可能坚持以往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韩国国立外交院的金韩权教授称,“坚持以往的立场符合现实。考虑到日本有将独岛主权问题进行国际法权纷争化的意图,我们有必要更谨慎行事”。
巴基斯坦《观察家报》13日称,40多名巴基斯坦知识分子一致支持中国在南海的立场,他们呼吁巴基斯坦政府为中国发出更大声音。《印度时报》称,在仲裁问题上,巴基斯坦对中国强力支持。巴外交部发言人12日发表声明说,巴基斯坦反对将单边意志强加他方,尊重中国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98条作出的排除性声明。
美日造出的声势虽然不如预期,但并没有改掉部分人以“国际社会”自居的习惯。在13日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就与日本记者发生交锋。
当时日本共同社记者问:“作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中国不接受裁决结果的态度与国际社会公认的大国形象一致吗?”陆慷毫不客气地回击说:“看来前几天我的讲话可能共同社记者不在场或者没听到。我已经说过,七八个国家代表不了国际社会。有些人可能习惯以国际社会自居,但是现在至少在中方提醒以后,这些国家也不再以国际社会来自居了。”
陆慷还说:“至于说常任理事国,作为常任理事国是不是就一定要接受这么一个非法的东西?我可以告诉你:不单是常任理事国,任何国家都不应该接受任何非法的东西。”
“美国表现像主人”
应和声太少,美国不得不冲上一线。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做出表态美国政治人物有:国务院发言人柯比、白宫亚洲事务高级主任康达、白宫发言人厄内斯特、国防部长卡特,以及多名议员。康达声称坚持南海“以法规为基础的国际秩序”非常重要。白宫发言人厄内斯特在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一同前往达拉斯的“空军一号”专机上表示,美国认为海牙仲裁判决应该被当作最终裁决并且具有约束效力。美国国防部长卡特在阿富汗与美国指挥官会晤时表示,该裁决使域内各方有机会根据法规,以理智方式解决有关争端。
更激烈的言论来自议员。据“美国之音”报道,美国参院军事委员会主席麦凯恩参议员和另外一名共和党参议员丹·沙利文发表声明说,“中国面临一个选择,即遵守国际法,国际制度和准则。或者中国抗议违反上述国际准则,选择恐吓和强制的道路。”这两名参议员声称,美国应该通过空中和海上军事巡逻“定期挑战中国过渡的海洋声索要求”,向中国表明防止中国把诸如黄岩岛等重要战略位置军事化符合美国的利益。
“美国在南海地区的表现像主人一样。它已习惯了在这一地区的统治者地位。”俄新社援引军事评论家巴拉列茨的话说,仲裁庭做出南海仲裁,是由于美国的干预而让冲突复杂化,从而让这一事件成为了亚太地区的“热点”。美国迫使仲裁庭做出对它及其附庸国有利的裁决,但中国不会服从。
英国《卫报》称,南海的裁决旨在缓和紧张局势,但更可能会激起冲突。海牙南海仲裁案带来的结果很有可能进一步煽动地区紧张局势,把美国、日本都卷入,并增加了武器对抗的风险。俄罗斯卫星新闻网说,仲裁庭的仲裁或将导致地区局势激化,“现在进入了一个非常不可预测的局面。”
德国柏林中国问题学者夫罗里扬13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此次仲裁,让许多观察家看到了南海争端的另一主角美国。在菲律宾新总统温和表态的同时,美国表现得更为强硬。美国要求中国遵守国际法,但华盛顿根本没有签署国际海洋公约。说到底,美国不希望中国在南海的存在危及自己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
这个仲裁庭是失败的
“有评论称,中国已准备好一系列可行的军事计划,作为对南海仲裁的回应,具体行动将视乎美方是否挑衅”,香港《南华早报》13日报道称,有中国军事问题专家表示,海牙仲裁之后,中国将在南海展示更多先进武器。他表示,其他可能的计划包括在南海划定防空识别区、加快在南沙群岛建设人工岛、在黄岩岛填海、在争议海域举行更多大规模联合海军演习,以及为先进的海空武器进行测试等。至于展开什么军事行动,将取决于美国对中国主权的挑衅达到何种程度。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说,中国政府周三发表的一份南海问题白皮书中重申了自己对陆地和海上主权的主张。中国并警告,有权在其声称拥有主权的中国南海上空划设防空识别区。
新加坡《联合早报》的一篇评论认为,尽管中美双方在南中国海剑拔弩张,但双方直接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尽管南中国海仲裁案闹得沸沸扬扬,但从本质上看,它只是中国与菲律宾、美国、日本等国家之间的一场舆论战。由于没有强制约束力,仲裁结果的“吸睛效应”可能很快就会淡去。
把南海局势搞得更复杂紧张之后,非法组建的南海仲裁案临时仲裁庭受到更多质疑。巴基斯坦《每日邮报》总编马克杜姆撰文称,整个国际社会,尤其是法律界和媒体界早就清楚仲裁庭将作出否定中国对南海主权的决定,这可能是近代历史上法庭做出决定前国际社会便已知道仲裁结果的唯一案例。中国在南海享有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但奥巴马政府在“亚太再平衡”战略背景下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美国政府和媒体大力鼓动其他南海相关国家将问题升级,和中国对抗,其中以菲律宾为主。按照美国的意图,问题升级到一定程度便需要仲裁,而为了获得想要的仲裁结果,便出现了上述有明显日美影响印记的仲裁庭。仲裁庭的仲裁决定不过是“由不可信的仲裁员主导的一场闹剧”。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等媒体13日都报道了中国方面对仲裁庭的回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称,国际法院的法官、海洋法法庭的法官,他们的酬金、薪水是由联合国支付的,目的是保证他们的独立性、公正性。但这个仲裁庭的5名法官是挣钱的,挣的是菲律宾的钱,可能还有别人给他们的钱,不清楚,他们是有偿服务的。这个案子是公约生效以来第一个所谓依据公约附件七设立的临时仲裁庭,但这个仲裁庭的运作出乎当年公约制定者们的期待和预料,创造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先例。这个仲裁庭的表现也证明,强制仲裁程序很难取得成功,这个仲裁庭是失败的。
【环球时报驻美国、新加坡、德国、英国特派特约记者 张朋辉 辛斌 青木 孙微 柳玉鹏】
阅读更多内容请参见今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或下载登录新版“环球TIME”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