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本次克里米亚大桥爆炸案溅起的巨浪,背后折射出各方对当前局势的试探和博弈。
为什么发生事故的这座大桥影响力如此之大?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查阅发现,历史上,这座大桥的身世十分坎坷,从提出想法到落地建成间隔了几乎一个世纪。曾因一战、二战等重大事件所耽搁,后因桥墩支柱问题坍塌了许多年。历任苏联、俄罗斯政府都因为资金问题未能重启修复计划。直到2016年,在普京的主导下,俄罗斯投入超过70亿美元,建成了俄罗斯最长的大桥,也是目前欧洲最长的大桥,被俄罗称为“世纪工程”。
可以看出,克里米亚大桥本身就承载了俄罗斯几代人的执念。
而自俄乌冲突爆发后,这座大桥作为连接俄罗斯和克里米亚半岛的重要通道承担了重要作用。俄正是通过这座大桥将军事装备、弹药和人员从本土运往乌克兰南部的战场。分析指出,这座大桥于俄罗斯不仅仅是一项“世纪工程”,更直接体现了俄罗斯于克里米亚地区的实际控制权。
乌克兰对俄建造克里米亚大桥一直持反对态度。值得注意的是,俄乌冲突爆发后,双方围绕克里米亚大桥屡屡放出狠话,乌方多名高官曾宣称该大桥为乌军的“头号目标”,俄方则以“末日审判”回应乌方。
有分析指出,此前乌方的多次放话旨在对俄进行战略威慑。因为克里米亚大桥是具有象征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既打击了俄罗斯的领土,又切断了克里米亚和俄罗斯本土的联系。此前外界有众多猜测:乌克兰是否会直接对克里米亚大桥进行攻击,俄所谓“审判日”几时到来?如今,从大桥炸毁的一刻起,战争性质或许已经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