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显然,“集齐四大支柱”正是美方牵头倡导IPEF框架的基本愿景。也就是说,美国期待借助这一框架,用最低廉的成本、最便捷有利的方式,实现“对美国有利的贸易、劳工及数字标准”,推动“有利于美国经济及民主党选情的清洁能源和脱碳理念”,打造“有利于美国经济、就业和产业的供应链”,并迫使其他国家接受以美国标准为标准的税收及反腐尺度。
而其他与会国则各有各的想法,之所以愿意参与IPEF框架的谈判,根本原因则是在奥巴马所倡导“跨太平洋自贸协定”(TPP)被特朗普“搅黄”,而拜登又无意重启。与会国自然希望有一个替代性的多边贸易框架,作为指导、协调自己与美国这一全球最大经济体间经贸关系的“总纲”。
为吸引更多区域内国家加盟,拜登在5月亚洲行宣布IPEF框架时有意采取了“模糊战略”,并未明确界定IPEF的诸多细节、要素,并且强调任何参与国都可选择只参与“四大支柱”中任一项或几项。
这种“模糊战略”固然确实减少了“推销”阻力,却也让其他参与国政府面临国内政坛、选民和企业质疑,而此前极为有限的几次低规格和线上“碰头会”远不足以厘清这些晦涩之处。因此,借此次洛杉矶部长级会谈“把细节尽量弄清楚”,就成为其余13个参与国共同的愿景。
说到底,各国亟待弄清的并非“美国想从我们这里得到什么”,而是“美国打算在IPEF框架内给予我们什么以换取合作”。
一直对IPEF框架“疙疙瘩瘩”的印度,会前通过不同渠道“吹风”,表示“如果美国单边强推数字标准,影响印度海外数字市场根本利益”,印度将“不能苟同”。
韩国政商两界则对美国稍早《通胀削减法案》取消韩国输美电动汽车税收优惠的动向十分警惕,迫于国内的强大压力,韩国贸易部不得不在洛杉矶会谈开幕前公开表示,将在IPEF谈判中“尽可能追求韩国国家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