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陷入丑闻,加上其领导的保守党在近日的两次议会补选中落败,美国政客新闻网报道称,这些事吞噬着约翰逊政府的信用,动摇了保守党内外以及民众对约翰逊领导能力的信心。也因此,财政大臣和卫生大臣的相继离职,引发了后续连锁反应。
民众为何对其失去信任?
2019年,鲍里斯·约翰逊带领保守党在英国议会选举中赢得压倒性胜利,外界评价称,承诺将完成脱欧的约翰逊上台,也标志着英国脱欧问题的僵局破解。
上任初期,约翰逊民众支持率高达70%,这似乎让约翰逊有了执政多年的把握。一些分析人士曾预测,约翰逊会在唐宁街10号稳稳地住上十年,因为他为保守党赢得了不曾想过的席位。但距那次胜利大约三年时间,约翰逊首相生涯即将画上句号。最新民调显示,近7成英国民众希望他辞职。
1964年,约翰逊出生于美国纽约,八岁时就立志成为“世界之王”。1987年,约翰逊牛津大学毕业后开始了职业生涯,曾先后工作于《每日电讯报》、《旁观者》等。1993年约翰逊涉足政坛,曾当选为牛津郡亨利地区议员。此后,他相继担任保守党副主席、保守党“影子内阁”的教育大臣等职位。2019年,约翰逊成为英王伊丽莎白二世在位时期第十四位英国首相。英国广播公司(BBC)对他的评价是,从记者到首相,“打破一切规则”的英国政治人物。
担任首相之初,约翰逊的确兑现了“脱欧”承诺。但那之后,与以往英国传统政客不同的个人风格、“派对门”等一系列争议,让约翰逊的首相生涯频遭质疑,甚至很多英国人认为他不懂政治。
不过,直接让民众对其失去信心的,是英国应对疫情中飘忽不定的政策和严重的通货膨胀。
BBC报道称,英国新冠疫情开始恶化时,约翰逊和主持内阁紧急会议,制定了“四步抗疫”计划,3月12日宣布抗疫进入第二阶段,“延缓”阶段,建议民众尽量居家禁足,但没有像意大利那样实行严格封城锁国、取消大型公共活动、禁止公共场所聚集等防疫措施。这种策略背后的各种考量之一,群体免疫理论,引发激烈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