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以色列换总理,据说比前任更激进(3)

不过,执政联盟这一形式,本就要求组阁各方相互妥协。虽然贝内特的统一右翼联盟在议会中仅占七席,但他能成功在执政联盟中取得总理之位,足见其政治手腕老道。

尽管贝内特看起来比内塔尼亚胡还激进,但在组阁期间,他曾向中间势力占优势的联盟明确承诺,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延续原有政策:不吞并更多土地,不新建定居点,也不取消在建或已有定居点。

因此,在以色列政权交接之际,可以更容易理解此次小规模巴以冲突的走势。一方面,以色列社会整体右翼转向明显,贝内特不会也不愿取消类似“国旗游行”式的右翼活动,面对哈马斯的举动,贝内特当局必定会做出具有一定声势的反应;但另一方面,刚刚组阁成功、立足未稳的贝内特无意进一步升级冲突。

贝内特。(图源:视觉中国)

我们不妨把视野再放宏大一些。应该说,以色列政党林立、分裂重组不断的局面,很大程度上源于选举引发的权力斗争,而非在重大议题和意识形态上存在根本差异。在以色列各党派间存在的多是“小分歧”,在巴以问题上,他们拥有着“大共识”。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从对以色列政权性质及巴勒斯坦人民独立事业的态度看,除了边缘化的以色列共产党,以色列国内并不存在真正的“左派”。

不论是工党、利库德集团、中左翼力量,还是刚刚上台的统一右翼联盟,他们对巴以问题的观点都基于锡安主义,也就是犹太复国主义。他们认为,来自西方的犹太人有权在巴勒斯坦建立尽量排除本土巴勒斯坦人的、以“犹太”为文化标签的西式政权。面对巴勒斯坦人民的抵抗,他们做出的不同反应往往源自策略性而非战略性差异。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