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银发族”有了更多养老选择(2)

“我妈也上年纪了,不能都指着她。”包先生告诉记者。和自家大姐商量后,他决定每周一三五提早1小时下班回家,与母亲一起照顾父亲。

十几天下来,包先生不由得感叹:“父母健康时,是帮手、后盾。现在他们年纪大了,身体不好,我们自己身上担子重了不少。”

事实上,“四个老人不能同时病倒两位”“一人生病、全家照顾”……类似场景十分常见,让不少人直呼“养老真难”。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现今每百名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负担抚养17.8名老人,每6人就要赡养1位老人。

5到10年后,更多独生子女们的父母步入老年,该比率还将继续攀升。老龄人口增加、占人口比重增大,子女们分身乏术,也无法保证老人得到最优护理。仅仅依靠子女能否照顾好老人?长远来看,答案是否定的。

此外,中国还有几千万失能失智老人,或因疾病引发认知、记忆障碍,或患病卧床,生活无法自理,需要长期照护。

70多岁的周阿姨坦言,外出时将确诊阿茨海默症的母亲锁在家里,自己并不放心。后来请专人看护,但保姆不讲求方法,不会引导,导致老人情绪激动,不能很好相处,“一个接一个辞职”。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执行院长高华俊认为:“失能失智老人需要更精细、专业的长期照护,但无论家人还是保姆都不一定做得到,这是养老面对的一大挑战。”

基于这些原因,养老服务应运而生,通过调集社会力量,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标准化服务,转移家属一部分养老负担,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可以预见,未来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有望落地实施,保障老年人“老有所养”。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