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携手合作,共同应对环境挑战(国际视点)(3)

今年,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两大关键会议将陆续举行。10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将在中国云南举办,会议将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迈上新台阶,为全球环境治理注入新的动力。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会议将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根据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各国将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公布未来10年的最新减排目标。

多个重要经济体近期纷纷表达了加大减排力度和加强环境合作的意愿。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欧盟委员会、欧洲理事会及欧洲议会已就《欧洲气候法》达成临时协议,欧盟在2030年减少55%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将被写入法律;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俄罗斯将在2050年之前显著削减净排放;巴西总统博索纳罗表示,该国将在2030年前杜绝非法砍伐森林的行为……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中国始终是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已宣布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方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据有关机构分析,中国的碳中和承诺将使全球温升缩减0.2至0.3摄氏度。中国还通过多种形式的南南务实合作,尽己所能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强化保护环境能力。

大自然保护协会高级政策顾问琳达·克鲁格认为,作为《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缔约国,中国已提前实现联合国提出的到2030年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中国通过推行保护性农业耕作,减少了农业对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同时中国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利用城市中的自然区域加强对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并承诺增加森林面积,这些都值得很多国家学习借鉴。

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不限成员名额工作组共同主席巴希尔·范·阿弗尔认为,中国为保护环境贡献了许多重要创新理念,以土地利用规划为前提的生态保护红线就是其中一例,“相信生态保护红线将被证明是对国际社会保护生物多样性极为重要的一项政策工具”。

《人民日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