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中法德这个时候谈气候,有何深意(5)

这家公司在全球风电、动力电池和储能以及智能物联网领域均有布局,也在2019年成为首个承诺在2025实现100%绿色电力消费的中国大陆公司。

相对应的,马克龙总统的投资资金一开始也打算投向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等可持续的项目。

这样的做法与中法、中德合作的大布局不谋而和

早在2020年9月16日中欧领导人举行会晤时,三方就明确提出打造“中欧绿色合作伙伴关系”和“中欧数字合作伙伴关系”的长远规划。

中法德一直在谋合作,也一直在谋未来。

为什么选择这个时间点?

4月16日峰会这天,距离22日将要举行的气候领导人峰会,已经不足一周。

中法德选择在这个时间点谈气候问题,值得玩味。

美国是全球历史排放总量第一的大国,其人均碳排放也居高不下——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之多。

抛开这样一个碳排放大国谈“气候变化”,似乎是“无稽之谈”。事实上,美国的不作为,也使得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的努力,化为泡影。

1992年,美国批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该公约要求签署国承担削减排放温室气体的义务。

但在这之后的15年间,美国的排放量仍在高速上升。

2010年,美国承诺到2020年,要在2005年温室气体排放基础上全经济范围减排17%。但这一目标,美国连60%都没有完成。

从2018年开始,美国更是拒绝履行“国家信息通报”的义务。

同其他国际组织一样,美国拖欠了不少关于气候治理的国际组织的会费。全球环境基金95.7%的欠款方,都来自美国。

这样一个频繁“开倒车”的国家,如何合作?

尽管现任政府上任后,将应对气候变化列为八项重要外交政策之一。即将举行的气候领导人峰会,更是邀请了40位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参加。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