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杜伊斯堡,聆听“水与火之歌”(3)

杜伊斯堡与武汉的渊源始于20世纪70年代,德国曼内斯曼德马格、克虏伯工业技术公司和蒂森咨询公司组成的联合财团,赢得了武汉钢铁厂的冷轧机、连铸机引进项目,这便是新中国工业史上著名的一米七轧机工程。当时,300余名德国技术人员驻扎江城,其中很多来自杜伊斯堡。汉江与长江交汇的景色,令他们想起莱茵—鲁尔河畔的故乡。1982年,杜伊斯堡与武汉结为友好城市。

随着杜伊斯堡产业转型,昔日的钢铁工厂变为物流仓库,源源不断的中欧班列将蓝色集装箱运到曾经堆满煤炭的码头。中德两国始于钢铁工业的合作在21世纪乘着钢铁巨龙再度起飞,这支来自东方的钢铁驼队,不仅带来了货物和就业,也令杜伊斯堡在德国成为“一带一路”的代名词。

2018年,在杜伊斯堡莱茵公园,中德联合筹办了“新丝路上的蓝色集装箱”文化活动,来自德国、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伊朗、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的22位艺术家,以绘画、装置艺术、现场艺术、录像艺术和纪录片等形式呈现全球化、数字化、网络化对地域和传统文化的影响,为不同文化搭建起沟通交流的桥梁。

1895年,杜伊斯堡发达的内河航运催生了德国航运交易所的诞生。建在莱茵河和鲁尔河交汇处的德国内河航运博物馆,生动展示了100多年前交易所的运价公告牌、报纸上的货代信息以及装满煤炭钢材的货船。水与火这两大元素构成的城市文化,如今随着中欧班列的到来,也开启了新的乐章——有关中国运河和船舶文化的特展就曾在此举办。

在不久的将来,中欧班列也许会像莱茵河上往来的船舶一样,成为这座城市和博物馆不可或缺的文化名片。

《人民日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