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今天为什么要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经典流芳)(2)

两个“保尔”之后,课堂的氛围有了明显的变化。保尔不再是起初遥远的、一板一眼的形象,他逐渐靠近,让人有了熟悉的感觉,于是“第三个保尔”呼之欲出。“第三个保尔”以骁勇善战的姿态出现在战场,大腿受伤,感染伤寒,头部被弹片击中。战争的残酷迫使他经历伤痛、疾病,但同时也带给一个男儿展现血气方刚的天地。我们在这里第一次看到认真阅读的保尔,小说《牛虻》的主人公在很多时候成为保尔的精神支柱和榜样。伤痛迫使他离开战场加入国内的一系列工作,剿匪、党团建设、铁路修建等,保尔在参与每一项工作时依旧秉持着全力以赴的冲劲。事实上,这时的保尔也不过20出头,这股冲劲是其生命力最原始的一种表达,即对所热爱的全情投入。所以,即便当代大学生对保尔在这一阶段的行事方式各有看法,却都认同全情投入所带来的淋漓尽致的畅快。“第四个保尔”在全书中所占不过薄薄四五十页,且不断辗转于疗养院、手术台与病床之间,虚弱、瘫痪、失明一点点将他困在方寸之间,此时保尔24岁。当讲到保尔的年龄时,我在课堂上看到错愕、惋惜的脸庞。此时,学生们心里对“保尔”,对这本书有了温度。

少年的鲁莽,青年的横冲直撞与突兀的倔强,生命存续边沿的思索与回顾,4个形象捏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动态的保尔·柯察金。近些年来,世界性文化的整体转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读者对红色经典的评价视角,原本精神意向的崇高地位降低,艺术审美特性成为这类作品的主要评价机制。与19世纪俄国经典现实主义巨制相比,这部作品的原文和各类译本在人物多样性、语言风格以及情节架构方面有所逊色,因而也引起了关于其文学价值的一些争论。我们不禁要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何可以长时间位列经典之席?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