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首尔食品价格蝉联亚洲第一世界排名第六(2)

作为韩国人最重要的主食,大米的价格也上涨了16%。受去年梅雨和台风等恶劣天气的影响,大米产量为50年以来最低。韩国政府1月5日表示,将在1-2月内向全国市场供应18万吨大米。

韩国销量第二大蔬菜——洋葱的价格也上涨了61.3%,同样也是因为供求不平衡造成的。据悉,韩国洋葱去年的产量仅为117万吨,比前年的159万吨减少了27%,是3年来的最低值。也有分析称,这是之前因洋葱价格连续2年暴跌,农民们减少种植面积导致的结果。

食品价格“涨”声一片,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了直接的压力。相比高速上涨的物价,收入的提升却非常缓慢。2021年,韩国最低时薪由原来的8590韩元(约合人民币50.99元)上涨至8720韩元(约合人民币51.76元),涨幅为历史最低,只有1.5%;最低月薪由原来的179万5310韩元(约合人民币10600元)上调至182万2480韩元(约合人民币10800元),同样涨幅不高。再加上疫情下经济不景气,职场人对“加薪”更不敢奢望。在人们的收入几乎没有变化的情况下,作为刚需的食品支出却居高不下。因此,不少人只能“消费降级”,购买相对便宜的打折食物。

一位在超市里购买草莓的主妇表示,“新鲜水果的价格越来越高,只能等到晚上来买一些打折处理的水果。”一名在便利店兼职的大学生接受采访时说,“2018年刚开始兼职的时候,每个月能拿到157万韩元左右(约合人民币9300元),虽然刚刚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但是可以充分维持基本生活。从2021年开始,最低工资标准上升到每月182万2480韩币(约合人民币10800元),反而感觉钱根本不够用。”表面上工资涨了,实际生活质量却有所下降,不少民众抱怨“幸福感”降低了。有专家分析,经济发展停滞,食品价格却上涨,两相对比,民众感受到的压力会更大。

高丽大学经济学教授姜成镇表示,如果贸然增加农畜水产品的供给,可能会适得其反,导致物价暴跌。所以比起直接通过进口扩大供给这样“简单粗暴”的方案,(有关部门)应该在充分了解情况后从长计议,制定更周详的计划。

→→更多经济新闻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