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伊朗“核武器之父”此时被暗杀,有何玄机?(3)

许多观察家注意到,就在美国大选投票日前后的关键时刻,已进入任职倒计时的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却在涉以色列、涉伊朗问题上“动作”不断。一周前,事实上已“瘸腿”的蓬佩奥匆匆到访了以色列、阿联酋和沙特,不仅作出了到访巴勒斯坦地区犹太定居点这种极富争议性、挑衅性和刺激性的行动,还于11月22日在沙特秘密召集了与内塔尼亚胡、沙特王储萨勒曼的闭门“三方会谈”。

尽管这次会谈的主题未必如某些中东信息渠道所言,是“专门密谋此次刺杀行动”,却足以令内塔尼亚胡更加有恃无恐,并至少表明,至今不肯认输的特朗普“看守政府”乐意见到以色列对伊朗“打打杀杀”,并竭力为其“助攻”。

一些国际分析家指出,特朗普之所以纵容甚至刺激以色列动手,很大目的是“碰瓷”伊朗,希望逼后者作出激烈反应,这即便不能如某些接近美国民主党人士所言,“成为继续拒绝交权的借口”,也可以为即将接任的拜登政府外交、战略和地缘政治政策改变设置更多掣肘,并为自己争议性的单边“退群”行动寻找口实。

而从近日形势看,随着越来越多美国人、尤其共和党甚至特朗普自身团队中人接受其败选既成事实,拜登接管动作业已被“官宣”重启,这意味着“看守政府”的能动性在萎缩,再不动手,就过这村、没这店了。

刺杀行动对伊朗核项目进程影响微乎其微

欧盟伊朗问题专家皮龙等指出,对于美国单方面退出JCPOA,以及此后以色列、美国对伊朗的一系列施压行动,国际社会普遍持反对立场。IAEA等权威机构已一再证实,伊朗迄今一直在履行JCPOA所规定义务,通过变本加厉的单边施压,层层加码地要求伊朗进一步退让,既师出无名,又收效甚微。

一直宣称伊朗“谋求核武器”、“实施恐怖主义行动”的以色列,本身就既实际研发并装备了核武器,又一再对伊朗境内目标实施刺杀等行动,不仅在国际间难获同情,即便同样视伊朗为宿敌(长期民族、教派和地缘政治矛盾)的沙特,此次也只能保持“尴尬沉默”——事实上,内塔尼亚胡在此次事后也三缄其口,美国方面则除特朗普转发了相关推文外,不论他的“看守内阁”或拜登的“影子政府”,相干人等都心照不宣地“闷声大发财”,也令此次暗杀行动真相待解。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