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 告别雨水河水,喝上洁净的自来水;告别泥路土路,走上宽敞的水泥路;告别茅屋草屋,住上漂亮的新房;告别外出打工,家门口劳动创收……在中国扶贫专家的帮助下,湄公河畔的一些村庄旧貌换新颜,村民迎来幸福生活。
湄公河畔,中国精准扶贫、志智双扶理念开花结果,造福百姓。
村民走上致富路
中国在第17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提议实施“东亚减贫合作倡议”,并据此自2017年起在柬埔寨、老挝、缅甸启动东亚减贫示范合作技术援助项目。中方将这3国各两个村作为试点,派出扶贫专家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公共服务、产业发展、村民能力建设等活动,为东亚国家减贫提供示范。
在柬埔寨干丹省莫穆坎普县斯瓦安普乡的斯瓦安普村,35岁的单亲妈妈斯雷占塔告诉记者,她以前带着3个孩子住在一个面积约35平方米的残破吊脚楼里,一家人全靠她在金边建筑工地上打工的微薄收入生活。中国扶贫专家到来后,不仅为她家翻修房屋并通上水电,还帮她搭建蘑菇棚,指导蘑菇种植技术。
这是4月13日在柬埔寨干丹省莫穆坎普县斯瓦安普乡拍摄的一家农户的蘑菇棚。(新华社发)
如今,斯雷占塔靠卖蘑菇和蔬菜,每天有折合十几美元收入。“现在我不用去金边工作了,在家干活就能养活我和孩子,也有时间照顾他们。中国专家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让我对未来有了希望。”
4000人用上自来水、82户接入电力、71户房屋重建、190户房屋改建、132户新建厕所、500户用上省柴灶、200户实施庭院经济、80户搞起小米椒种植、28户从事高温蘑菇种植、40户成为养牛示范户、新建2个洗洁精加工厂……两个减贫示范村的数据,印证了中国对柬埔寨减贫事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