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澳洲火灾肆虐 美国有人将另一场大火“甩锅”中国

原标题:锐参考|澳大利亚火灾肆虐之际,美国却有人将另一场大火“甩锅”中国——

本周,让世界揪心的,除了中东可能会燃起的“战火”,还有澳大利亚仍在熊熊燃烧的森林大火。

这场始于2019年9月的大火,在澳大利亚已经持续4个月,造成至少24人死亡、数百栋民居和数千公顷土地被毁。

▲这是1月7日在澳大利亚袋鼠岛拍摄的林火过后的景象。(新华社/欧新)

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美国《纽约时报》却选择性无视了澳大利亚山火,转而“关心”起了巴西,称亚马孙雨林的火灾是中国人对肉类的需求“间接导致”的。

如此牵强的逻辑以及双重标准,立刻遭到了国内外网友的“围攻”。

亚马孙雨林大火怪中国人不吃人造肉?

“中国人每吃一块肉,亚马孙雨林里就冒出了一股烟”。

你没有看错,这句荒谬至极且毫无根据的话,正是《纽约时报》文章中的原话。

1月7日,《纽约时报》发表文章提问:中国会购买人造肉吗?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这篇看似是介绍中国消费市场的科普文,实际上夹杂大量“私货”。

文章称,美国一家人造肉类公司——“不可能食品”公司在上海国际进口博览会上的展位并不理想。

而这一展位安排立刻被该报联系到中国人对人造肉的态度上,并称将人造肉卖到中国并不容易,许多中国的中产阶级消费者仍将肉视为重要的身份象征。

文章一边塑造中国人“抵制”人造肉的形象,一边引用专家的话批判肉类生产,称肉类生产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中国对猪肉和牛肉的需求不断增长,造成了很大的环境破坏,包括水资源短缺,热浪以及亚马孙雨林的森林砍伐。”文章称。

由此,《纽约时报》完成了“中国人不吃人造肉破坏环境”的一整套论证。

然而,就在妄称中国人不爱吃人造肉的同时,文章还介绍,“不可能食品”公司在进博会展出时,展位排起长队。

而“不可能食品”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斯坦福大学生物化学荣誉教授帕特里克·布朗还表示,将在中国建立永久性办事处,并称公司近期又推出了新产品,吸引中国消费者。

描述如此前后矛盾,顿时让看到文章的不少外国网友忍不住给《纽约时报》“补课”:

中国网友:“澳洲的大火,也是美国人吃出来的吗?”

这篇角度“清奇”的文章,也被《纽约时报》翻译成中文,发布于中文网上。

不少中国网友看后,则提出了“直击灵魂”的问题:难道美国人吃肉对环境就没有影响吗?

事实上,美国人均肉类消费量远远高于中国。

去年12月11日,英国《柳叶刀·星球健康》杂志网站曾刊登一封50多名科学家联名的信,呼吁人们减少肉类消费量,避免未来生态灾难。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报道中指出,这封信的对象是消费世界上大部分肉类的较富裕国家。

报道援引专家的话称,总体趋势是,高收入国家在营养方面更富裕,普遍过量摄入卡路里,大量食用以动物为基础的食物,这些食物的水平往往高于健康建议的水平。

不仅如此,报道还援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数据指出,2018年,美国人均消耗的肉量最多,几乎是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等国人均消耗肉量的10倍。

▲年人均肉类消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而在碳排放量上,美方的人均“贡献”也是全球最高。

英国路透社1月10日报道中指出,美国人均碳排放量第一,澳大利亚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此前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则指出,2018年,除美国外,所有G7经济体的排放量均出现下降。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增加,以及经济增长已更加依靠服务业而非制造业,中国近年来的碳排放量逐年减少。

两场大火,报道视角却刻意不同

尽管种种数据都表明,美国等西方国家在环保问题上仍然有诸多不足,但一些西方媒体的眼睛却似乎永远盯着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

例如,《纽约时报》对于中国人要对亚马孙雨林大火负责的观点,异常“执着”。

早在去年10月,《纽约时报》网站便刊文替巴西“讨公道”,质问中国“能如何阻止亚马孙的生态悲剧”。

当时,文章充斥主观偏见地将中国购买巴西农产品,与巴西亚马孙雨林发生火灾联系在一起,并颐指气使地要求中国“做些什么”。

当时就有看不下去的外国网友忍不住站出来反驳作者。

除了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躺枪”,巴西政府也因亚马孙雨林火灾遭到西方国家的抨击。以至于巴西总统博索纳罗拒绝接受七国集团给亚马孙的援助,并直言“整个欧洲都没资格给我们上环保课”!

值得玩味的是,同样是火灾,目前仍在持续燃烧的澳大利亚森林大火,却在西方媒体报道中有着不同的“待遇”。

不少西方媒体虽然承认火灾与气候变化有关,却并没有肆意抨击澳大利亚政府,而是“点到为止”,并着重呼吁“各国”加强应对气候变化。

西方媒体这种心照不宣的“双标”,自然也被外国网友毫不留情地揭穿:

(责任编辑:李皓 CN002)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