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在东京,中国外长王毅“表扬”了日本这项贡献(2)

这种文化的交融,在日常用词上体现更为明显。

《国际先驱导报》曾在2011年的一篇文章中指出,日本外来词自近代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国,曾产生两次“冲击波”:

第一次引进了“哲学”“文学”“经济”“社会”“革命”等词语,这些词虽取自中国古典但被赋予了新的含意,后来又“回”到中国被普遍使用。

第二次这样的“出口转内销”则发生在新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国门初开之时,日本再度成为榜样,日本影片、小说等风靡一时,“完胜”“新干线”“人气”“新锐”“友情出演”“不景气”和“充电”等颇具现代意味的词语再度席卷中国。

近年来,“萌”“控”等源自网络和动漫的词语,则成为新的时尚。

对于中日两国在文字和词语上的这段渊源,中国网友也表示“有趣”。


“前所未有的国民大交流时代”

中日两国在历史上的文化交流令网友津津乐道,这种独特的人文纽带也正在促进两国民众进一步交往。

王毅在演讲中表示,今年中日人员往来将达到1200万人次,各领域交流呈现蓬勃发展新气象,两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国民大交流时代”。

全日本新闻网11月26日报道称,王毅的演讲展现了进一步发展中日友好关系的意愿。

▲日媒报道截图

不仅如此,王毅通过演讲传递的其他信息也令日媒振奋。

日本东京广播公司网站11月26日报道指出,中日两国都强调了体育交流的重要性。

报道称,2020年东京将举办奥运会和残奥会,2022年北京将举办冬奥会,两国要在体育领域加强合作。

事实上,中日两国准备加强合作的领域还有很多。

在11月21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耿爽介绍,双方将就推动两国文化、教育、体育、旅游、媒体、影视、地方、妇女、青少年等各领域合作深入交换意见,共同规划2020年交流项目,努力打造一个多元互动、精彩纷呈的人文交流新格局。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