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各国政坛频现华裔面孔 专家建议:别过分解读(2)

近年来,华人参政热度持续高涨,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更有从“一枝独秀”到“满园春色”的发展趋势。据美国《侨报》和《世界日报》报道,近日,华裔市议员梁侨汉和吴学儒分别就任蒙特利公园市市长、副市长,华裔张曼君和卢紫微也将分别担任共和党委员会亚太裔工作小组的媒体与动员主任。

同时,“第一代移民积极性提高”的特点愈加显著。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研究员张应龙指出,以往海外华人参政的成功人士多为第二、三代移民,第一代移民的参政人数较少且成功率低,但目前,在一些政党政治较为成熟的地区,许多新移民正逐渐“崭露头角”。

积极融入有助多元

“在一地谋生,需要找到立足之处。你不关心社会,社会也不会关心你。”蔡文耀认为,华人转变态度积极参政,是出于人生目标的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及帮助所在社区的考虑。“作为少数族裔,华人应当站出来,为争取权利发出自己的声音。如今,华人参政的比例越来越大,信心也越来越足”!

在他看来,海外华人参政情况的增加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海外参政华人的基数相对增多;二是移民的学历和背景优势更加明显。“与100年前到海外谋生的华侨华人不同,他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有自己的专业,这让他们更易融入当地社会,找到自己的生活和可服务的对象”。会说广东话、普通话和英语,语言优势为廖婵娥的选举增加了分量。此外,华人社团对华人参政提供了助力。

条件已具备,华人要想被当地社会所接受,更需“主动出击”,融入当地。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前马来西亚总理政治秘书胡逸山认为,关键在于关注当地民生,发表独特政见,以便争取选票。“这是政客得到认可的必经之路,参政华人亦不例外”。梁侨汉的执政理念即包括:为蒙特利市居民解决飞机噪音、路面维修、调整销售税及流浪狗公园等问题。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