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在日本的朋友告诉记者,在他所处的居民区,居民们都很遵守垃圾分类规则,也对邻居们的行为很在意。垃圾没扔对,会被邻居投诉,垃圾也将会被退回。
在日本,关于垃圾分类的法律条文很多,如《废弃物处理法》《关于包装容器分类回收与促进再商品化的法律》《家电回收法》等等。惩罚手段也不轻呢!
图为日本乱扔垃圾的处罚规定。(图片来自网络)
在马路边乱扔烟头、塑料瓶,被“抓现行”会被拘留1到30天,并处以1000-10000日元的罚款(约合人民币60-600多元)。
在垃圾收集区乱扔垃圾属于重罚范围,情节严重的将被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1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0多万元)。
如果企业乱丢弃废弃物者,那么将重罚最高至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800多万元),同时涉案人也要处以5年以下监禁。
这是日本东京涩谷区惠比寿三丁目的居民垃圾回收点,标牌上注明了回收不同种类垃圾的日期。新华社记者马平摄
据了解,日本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垃圾分类,起初只分可燃和不可燃垃圾。随着垃圾回收和再利用的发展,垃圾分类也越发细化和复杂化。
日本人对如此繁复的垃圾分类如此了然于心并身体力行,除了严格的法律法规约束,还源于从小抓起的环保教育。
日本部分垃圾处理设施是向公众开放的,并设有专门接待参观访问的“见学所”。学校学生、市民都是这里的常客。
同时,日本也在资源循环利用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和投入。比如,很多垃圾焚烧厂旁边开游泳池、建温室植物园,利用焚烧垃圾温度加热泳池或室内温度。
100年的德国
通过循环利用垃圾创收
德国是世界上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其垃圾循环利用率达65%左右,包装行业甚至可以达到80%以上,处于全球领先。
在德国垃圾回收利用的整个链条,两个关键环节起到重要作用:一是如何教育民众自觉进行垃圾分类,二是分类回收的垃圾如何得到专业处理再利用。
自20世纪初,德国就开始实施城市垃圾分类收集。从最初的垃圾不分类,至眼下的五类生活垃圾,德国民众接受了近百年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
从幼儿园阶段起,德国小朋友就要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到了小学,垃圾分类是课本内容,学校会系统性地教导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实践,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这是柏林一个小区的垃圾箱。新华社记者张帆摄
原标题:外媒关注上海推行严格垃圾分类:可成为发展中国家范例参考消息网7月2日报道 外媒称,垃圾分类是上海的一大热门话题。如果全世界都要清理垃圾堆,上海的新计划完全可以成为一个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