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侦察机现身华盛顿上空却安然无恙?
原标题:军情锐评:俄侦察机现身华盛顿上空却安然无恙?公开“窥探”源于冷战遗产
参考消息网5月20日报道 5月13日,俄罗斯国防部机关报《红星报》网站发布一则简讯称,依据《开放天空条约》,俄罗斯观察人员计划在5月对美国本土进行一次“观察飞行”。消息称,俄方侦察机将按照事先与美方商定的飞行路线,从位于美国密苏里州的一处机场出发,在美境内巡航约4800公里,检查美国执行军备控制条约的情况。美方人员也将随机航行,以监督俄方是否严格按照条约规定实施观察。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俄罗斯侦察机对美国领土进行直接侦察的行动并非个案。综合俄《红星报》和卫星通讯社等媒体的报道,仅2019年以来,俄侦察机就在美国本土上空实施了3次观察飞行任务,航线遍及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密苏里州等地区。另据美联社发布的视频显示,此前俄侦察机还曾飞临美国首都华盛顿上空。同时在2019年,美国侦察机也对部署有战略武器的俄罗斯楚科奇半岛、哈巴罗夫斯克等地区进行侦察。那么,美俄相互进行公开侦察的任务属于什么性质?在两国关系日趋紧张的背景下依然能对彼此“开诚布公”的《开放天空条约》,又是从何而来呢?
据美国军控协会网站发布的信息称,《开放天空条约》于2002年1月1日正式生效,目前有34个国家签署加入。该条约允许在成员国领土建立非武装空中监视观察机制,旨在增强成员国之间对彼此军控措施的监督,增进军控合作透明度与成员国互信。条约规定,成员国开放天空的范围应涵盖其行使主权的全境,包括大陆、岛屿、领海和内湖水域等。在对成员国领土进行观察飞行时,被观察国只能基于飞行安全原因对行动进行限制,而不能以国家安全理由予以拒绝。同时,被观察国和来自其他成员国的第三方专业人员也应登上执行任务的侦察机,监督机上侦察设备是否在条约规定内运行。
资料图片:停在机场上的美国OC-135B型侦察机。飞机尾部标注的“开放天空”(open skies)标识清晰可见。
在具体实施方法上,条约对于执行任务的机型、次数等细则也有详尽规定。各国须遵照条约要求改装特定型号的非武装侦察机,并在向条约组织报备获批后方可执飞。目前,俄罗斯用于“开放天空”任务的侦察机,主要是改装自图-154M-LK-1型飞机的图-154M-ON型侦察机,美国则使用OC-135B型非武装侦察机。此外,安-30型侦察机也被一些成员国广泛使用。条约为每个成员国分配观察飞行配额,还要求每次获取的图像情报应向全部成员国公开,以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共享度。
虽然运行时间尚不到20年,但“开放天空”倡议的提出可以追溯到冷战初期。据美国公共广播公司发布的文章介绍称,在1955年苏美英法4国首脑举行的日内瓦会议上,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向苏联代表提出美苏两国应对彼此领土进行空中监视飞行,以显示各自和平诚意。尽管苏联当时没有同意,但美国一直未放弃“推销”这一倡议。在冷战趋于缓和的1989年,时任美国总统老布什再度向苏联为首的华约国家提出该倡议,并在1990年2月推动召开了涉及所有北约和华约国家的国际开放天空会议。
资料图片:用于执行观察飞行任务的美国OC-135B型侦察机。(图片来源于网络)
经过2年多谈判,1992年3月24日,美俄英德法等国共同签署了《开放天空条约》。在条约得到各成员国批准后,于2002年1月1日正式生效。至今,在条约框架下,各成员国已经实施了逾千次观察飞行,对于监督各国落实军控政策、促进国际军控合作,以及增强各成员国之间军备透明度,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一项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缓和时期的历史遗产,该条约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不过,随着近年来美俄关系渐趋紧张,《开放天空条约》也受到了国际风云变化的波及。据美国《防务新闻》网站报道,2016年,美国就以图-154M-ON型侦察机上安装的新型侦察设备将使俄方获得“信息优势”为由,对俄罗斯提出指责。2018年初,美俄又部分禁止对方使用本国军事基地作为执行观察飞行的机场,导致条约执行受到冲击。2018年8月,美国以俄方违反该条约为由,宣布暂时冻结与俄罗斯在条约框架内的合作,使美俄观察飞行一度陷入停顿。尽管在2019年初,双方的观察飞行已经恢复正常,但这项以“开诚布公”为前提、促进和平为目标的条约,还能在美俄军事对峙中存续多久,目前犹难预料。(文/马骐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