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目标复查过程中的任何程序都未发觉上述两个错误。对于“目标大楼不是南斯拉夫联邦军需供应采购局总部,却是中国大使馆”这一事实,没有人向可能了解的人士征求意见。
美国方面关于“误炸”的说法,还有一个经常被列举的证据。
在炸馆事件发生的时候,正值美国周末。通过美国媒体报道可以发现,在1999年5月8日消息传来之前,美国的一些国防高官和家人正参加一个户外烧烤餐会。这时惊闻在南斯拉夫出了大事,于是官员们赶去上班,了解和处理危机。
如此看来,当时这些高官对此毫无准备。所以,美国人非常流行的一种说法是:轰炸一个国家的大使馆可以被看作变相宣战或者不宣而战,可能招致反击。假如真是蓄意而为,那么在袭击中国大使馆时,美国军方高层应该严阵以待,坐镇五角大楼,而不是参加户外烧烤趴。
当时,《纽约时报》也发表了长篇调查报道,结论是:这个事件是由一系列错误的重合造成的误炸。
但是,时隔多年之后,美国媒体的中文网站曾就此事做过调查,有50.5%的投票者认为“是北约故意炸的”,有28.3%的投票者认为“是误炸,美国不可能有意攻击中国使馆”,其余的选择“不清楚,希望了解有关信息”。
至于美军为什么要制造这场“误炸”?香港《亚洲周刊》的一篇报道颇具代表性。
当时,《亚洲周刊》的日裔美国记者岛津洋一发表了一篇独家报道,题为《炸中国使馆绝非意外》。文章通过在美国和欧洲的采访,得出结论:
美国所称“南斯拉夫联邦军需局”与中国使馆距离太远,连国家地图局都不甘自己的专业水准被践踏,拒当代罪羔羊。该局公开发表声明,强调它们的地图都非常准确,不断更新。北约空军“误炸”,绝对与他们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