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伊靠近令美国尴尬而无奈

2019-03-18 08:17:58

3月16日,伊朗总统鲁哈尼在德黑兰称,他对伊拉克为期3天的访问是两国关系的转折点,而且不会被外部力量所影响。伊朗外长扎里夫也强调两伊关系具有“免疫性”。上任6年来首次做客巴格达,鲁哈尼此行被国际媒体普遍拿来对比3个月前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伊拉克之行,从形式到实质,都凸显出让美国尴尬而无奈的现实,即无论美国投入多少且如何阻挠,都难以遏制“美制伊拉克”与伊朗的日益靠近。

11至13日,鲁哈尼率领庞大代表团访问巴格达并取得预期成果。期间,鲁哈尼等受到伊拉克总统萨利赫的红地毯欢迎,并与伊拉克总理阿巴迪举行每边16人参加的广泛磋商,还参访卡尔巴拉等什叶派圣城并会见了什叶派领袖西斯塔尼。此外,两伊还签署一揽子合作协议,包括建设跨境铁路、合作园区及便利人员签证,并强调将推动双边贸易达到200亿美元。

鲁哈尼曾盛赞两伊关系“特殊”,说美国与伊拉克的关系根本无法与两伊关系相比。去年12月特朗普首次出访伊拉克,不请自来,潦草而去,只在美国军营对官兵进行了圣诞慰问,既没有前往巴格达,更没有会见伊拉克领导人,所有收获也只有前线劳军并澄清美国不会马上撤离叙利亚,以及强调将继续以伊拉克为基地打击恐怖主义。

和鲁哈尼光明正大来访本质不同的是,特朗普表现出超级大国对小盟友的傲慢与不敬,以及与美国的强大完全不匹配的安全缺失感。美方基于保密,不仅在“空军一号”起飞后才通知东道主上门做客,落地后还希望阿巴迪到美军基地与特朗普会谈,既不顾及最起码的国际惯例与外交礼仪,更无视伊拉克作为独立、主权国家的地位和尊严,因此,直接被伊拉克拒绝,最终只与阿巴迪通过电话寒暄一通了事。

对比鲁哈尼与特朗普的伊拉克之行,一位伊拉克库尔德新闻评论员揶揄说,“美国不承认伊拉克主权,而伊朗则控制了伊拉克主权。”这句话出自库尔德人之口自然难免偏颇和尖刻,但它戳穿了美国与伊拉克关系的皇帝新衣:在宿敌伊朗和“恩主”美国间,巴格达的情感天平和战略选择已一目了然。

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称,伊拉克议会以及什叶派议员们,正在设法将美国人赶走,议会国防与安全委员会某会议纪要明确提出,“伊拉克不会成为美国的奶牛,我们将拒绝美国为其驻军埋单的要求,并将很快通过决议要求外军撤离伊拉克。”如果这个动议变成事实,将让美国多年来经营的伊拉克战略再遭挫败,落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

上世纪80年代,伊拉克依靠复兴社会主义这条纽带统辖各族各派并与伊朗苦战8年,占人口60%的什叶派放下教派分歧,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战,体现出高度的“伊拉克认同”。美国也基于“东遏两伊”离岸平衡战略,在伊拉克难以支撑的最后关头不再表面中立,直接对伊朗动武,迫使德黑兰接受了屈辱停火,挽救了相对弱小的伊拉克。

1990年海湾危机爆发,美国与伊拉克反目成仇,随后率领多国部队将伊军赶出科威特,还设立“禁飞区”协助什叶派和库尔德人造反,一南一北夹击巴格达政权,直到2003年彻底推翻这个昔日盟友。伊拉克战争不仅客观上为传统对手伊朗扫清西进障碍,还给伊拉克什叶派提供了借机咸鱼翻身的大好机遇。人们不会忘记,正是什叶派宗教领袖西斯塔尼下令不得抵抗,美军才得以从伊拉克南部长驱直入巴格达,轻松推翻萨达姆政权。随后,美国贸然解散伊拉克国防军,取缔复兴党,将统一半个多世纪的伊拉克按族裔三分天下,不仅使这个饱受外战创伤的国家增添了十多年的内乱,还为两伊的历史性结盟奠定了基础。

与伊朗历史和宗教渊源颇深、高举泛伊斯兰旗帜且态度反美的伊拉克什叶派“引狼驱虎”,在借美国之手控制政权和石油资源后,以各种方式逼美国撤军,并在过去8年的地区格局大洗牌中与伊朗共建“什叶派走廊”,打造派系与命运共同体,还联合俄罗斯和土耳其形成中东新轴心,最终导致美国及盟友又输掉叙利亚战争。

依常理,被美国“解放”的伊拉克什叶派应该感恩戴德,或至少在美国与伊朗间保持中立。然而,他们洞悉美国改造伊拉克并非真心为了地区和平、繁荣与发展,而是谋求自身霸权和维护盟友利益,因此从不领情。事实上,美国这个强大外部势力只不过是一时盖顶的雷阵雨,不可能永远占据中东天空,对千年来植根于这片土地的各派力量而言,信仰、派系、血缘和复杂利益交换,乃至敌友关系频繁换位,才是长久生存之道。如果有一天美国军人被迫离开伊拉克,基地也被迫放弃,伊拉克成为围困伊朗地缘木桶的关键短板,美国也只能自食其果,无可奈何。

原标题:两伊靠近令美国尴尬而无奈

责任编辑:闫宪宝 CN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