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印度将成世界第4反导大国?多重困难恐难使“美梦”成真
参考消息网1月10日报道 在2017年行将结束之际,一向行事高调的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又制造了一条“大新闻”。据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网站2017年12月28日发布的文章称,当地时间2017年12月28日上午9:45分,印度成功进行低层反导拦截试验,拦截弹在15千米的高度以直接碰撞杀伤方式成功摧毁1枚来袭的“大地”弹道导弹。据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称,这是印度在2017年进行的第4次反导试验。该试验的成功,将为印度下一步部署“双层反导系统”奠定基础。而早在2017年3月4日的反导试验成功后,《印度快报》就曾预测印度部署双层反导系统的时间将近,并且自豪地宣布印度将由此成为继美国、俄罗斯和以色列之后,世界上第4个拥有双层反导系统的国家。
从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言之凿凿的报道,以及年内印度反导试验的多次成功的事实来看,似乎印度在反导领域突然取得了重大突破,并且很快能将在研项目转化为战斗力,实现作战部署。然而,由于印度军工和媒体素来有“吹牛”的习惯,笔者还是抱着谨慎的态度去查证了一番。果然,发现了印度反导技术研发所经历的路程,远非近期印度媒体所夸赞的那般“畅快”。
图为印度反导系统的发展规划图
尽管印度的反导系统技术研发一直很低调,但早在20多年前,印度就已经开始了反导技术的研制工作。据印度媒体报道称,早在1996年,印度就提出了研制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而据美国外交学者网站报道称,印度于1999年即确定了研发双层反导系统的技术方案。该系统旨在对假想敌来袭弹道导弹的末端予以拦截,其负责低层防御的拦截导弹用于20至40公里高度的大气层内空域的拦截任务,其负责高层防御的拦截导弹则负责80至85公里高度的大气层外拦截任务。由于当时印度在导弹技术领域的积累较少,且这一目标相当“宏大”,因此这项研发工程对于当时的印度颇具挑战。但当时的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还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将反导系统的部署预期定在2022年。从当时的印度导弹技术研究进程和研发规划的内容来看,这一目标并不是没有实现的可能。
然而,或许是由于国防资源的投入不均衡,抑或是受到了印度不甚顺利的弹道导弹研制工作的羁绊,直到2006年——反导系统最初设想提出后的第十年,印度才举行了第一次反导拦截导弹的试验。虽然反导拦截弹的研发拖延已久,所幸其试验的开局还算顺利。在2006年11月27日,印度成功完成了规划中的高层拦截弹——PAD防御导弹的首次试射。同时,印度还提出了构成其双层防御系统的PAD防御导弹和AAD防御导弹(又称“先进防御导弹”,用于低层反导防御)的具体技术指标。由此,印度的反导系统研发终于步入了正轨。
图为负责低层反导防御的AAD防御导弹系统
不过,在一个顺利的开局后不久,印度的反导系统研发工程很快又陷入了与印度其他武器研发工程类似的令人“迷惑”的状态。由于印度一直对于其反导系统研发保持着低调的态度,因此外界无从得知该系统研发进展的细节。
但仅从印度自2006年后开展的历次反导试验看,显然该系统的研发碰到了一些障碍。在首次高层反导拦截弹试射近一年后,印度又成功完成了首次低层反导拦截弹(AAD防御导弹)的试射。然而,此后的试验进程并非加快,而是陷入了不断的拖延和重复之中。
在2010年,印度原样重复了两次2007年对AAD防御导弹的试验(即拦截高度、预警雷达和靶弹完全相同),其中还有一次遭遇了失败。不知道这次失败是否给印度的研发部门带来了心理阴影,在此后进行的8次AAD防御导弹的试验中,印度仍在原样重复2007年首次试验的各项指标,并且又遭遇了2次失败。
技术指标和研发难度较小的AAD防御导弹尚且如此,旨在执行高层导弹拦截任务的防御导弹的研发更是一波三折。在首次PAD防御导弹试验的3年后,印度进行了PAD防御导弹的第2次试射。不过,这次成功的试验并未使印度安心推进其研发工程,反而滋长了好高骛远的情绪。在这一年(2009年),印度决定修改十年前提出的研发计划,用设计指标更高的PDV防御导弹取代已经成功试射两次的PAD防御导弹。由此,技术相对成熟的PAD防御导弹便“杳无音信”,而高层反导导弹的研制工作又被推迟了5年。
直至2014年,印度才进行了PDV防御导弹的首次试验。在这次试验中,采用了新型的发动机和制导技术并将拦截范围扩大至150公里的PDV导弹,在试验中出现了拦截弹头未能引爆的异常情况,使得PDV导弹的首次试验未能成功。这次失败导致了高层反导导弹的研发又拖延了3年,直到2017年2月,PDV导弹才首次试验成功。
除了反导系统的研发波折不断外,印度反导系统所运用的技术也难称可靠。与印度其他武器研发工程类似,由于印度缺乏在反导技术领域的技术经验和配套产业,因此不得不在若干重要系统和部件上倚赖于外国技术。在印度的历次反导试验中,用于执行预警跟踪任务的“绿松树”雷达和“剑鱼”雷达均使用了以色列的技术。
而印度研发的3种反导拦截弹的固体助推火箭也似乎与以色列技术有关。PDV导弹的导引头可能则是来自俄罗斯的舶来品。而印度在2009年断然放弃PAD导弹方案,转而谋求研制更先进的PDV导弹,据悉也是由于获得了“箭-2”反导导弹技术的缘故。
除此以外,印度在历次反导导弹试验中,均使用了最保守的测试方案。据北京航天情报与信息研究所的分析称,印度的PDV防御导弹的技术性能,实际上无法满足拦截采用先进技术的弹道导弹的需求。
因此在多次试验中,印度只是对一个发射地点、飞行速度与方向、飞行高度或弹道参数均已知、没采用机动变轨的靶标进行了拦截。这种“打固定靶”的试验模式,或反映了印度反导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较差的事实。
此外,不容忽视的是,印度目前尚未建立用于预警侦测假想敌弹道导弹的太空监视系统,因而缺乏早期预警能力。这一缺陷大大降低了印度发现和及时拦截对方来袭弹道导弹的可能性。
尽管存在着研发过程不顺、关键技术对外依赖度大、系统建设不完善等多重困难,但印度看来仍对自己的反导系统有着“迷之自信”。在2017年3月的反导试验后,印度宣布期望在近期实现反导系统的作战部署。然而联系印度反导系统研发的实际进展,这一愿景恐难实现。客观的战略需求与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使得印度急切地渴望成为下一个反导大国。然而不合理的规划与各种技术困难,或将导致这一“美梦”终成一场空。(文/马骐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