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加强作风建设述评(4)

2016-01-10 17:58:27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这是一次志行万里的精神启航--

不久前,中央国家机关的一位司局级干部发帖说道:感谢八项规定,经过两三年的洗礼熏陶,突然发现自己是八项规定的受益者,下班能回家吃饭了、不再胡吃海塞了,有时间看书思考问题了、精神世界丰富了,工作状态提升了。

3年来,各级领导干部普遍感到党内上下级关系、人际关系正常化了,能够从运作、应付人际关系的苦恼中解脱出来,从文山会海、虚话套话的繁文缛节中解脱出来,从迎来送往、推杯换盏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把更多时间、更多精力用于干事创业上。

一位县委书记告诉记者:“现在是轻装上阵,同老百姓的交流更多了,对发展地方经济、服务人民群众,心里更有底了。”

这是一次执政党形象的自我重塑--

人民群众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了真切感受:这几年,“打铁还需自身硬”“以上率下”“抓铁有痕、踏石留印”这些热词传开了,“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的问题解决了,党的威信回来了。

“八项规定”“反对四风”“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作风建设的着力点,同样是党心民心的契合点。

法新社评论说:“民众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中国领导人对腐败问题的零容忍态度,政府也将会越来越受到民众的欢迎。”

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国家统计局的全国抽样调查显示,有96%的群众满意中央政治局制定和执行八项规定,有94.9%的群众满意八项规定取得的成效,有91.4%的群众对长期执行八项规定精神有信心。

一位名叫“似水流年”的网友在留言中这样写道:“中国人常说‘积弊难改’,没想到会有今天的新气象,更没有想到做到这一切,仅仅用了三年!”

三年徙木立信,八项规定深入人心,党中央的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空前提升;

三年铁面执纪,群众反映强烈的一批社会痼疾有效清除,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焕然一新;

三年潜移默化,党员干部焕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有力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

标本兼治 驰而不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清醒认识作风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着力扎紧制度笼子,为改革发展稳定增添新动力

“面向未来,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任务还很重,巩固党风廉政建设成效、防止问题反弹的任务还很重,解决党内作风上深层次问题的任务还很重。”在中央政治局“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一连用了3个“任务还很重”告诫全党。

这是一个勇于担当又充满忧思意识的执政党对自我的深刻检视,更是一个谋定大局的领导者对形势的清醒研判。

3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把制度建设摆在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

2013年1月,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指出,要从源头上有效防治腐败,加强对典型案例的剖析,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深化腐败问题多发领域和环节的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

2013年2月,习近平在一份材料上批示:“关键是要抓住制度建设这个重点,以完善公务接待、财务预算和审计、考核问责、监督保障等制度为抓手,努力建立健全立体式、全方位的制度体系,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惩戒机制,切实遏制公款消费中的各种违规违纪违法现象。”

2014年1月,在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强调,从实际情况看,影响反腐败成效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反腐败体制机制不健全,机构职能分散,形不成监督合力;二是有些案件受到各种因素影响难以坚决查办,有的地方腐败案件频发却追究责任不力。解决存在的问题,还得靠制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