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新闻专题报道 > 中国梦365个故事 > 正文

十年圆梦钢铁丝路 宝兰高铁建设者赓续向前与有荣焉

2017-08-23 17:51:12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黄土湿陷性最强、滑坡地质灾害最严重、黄土陷穴最发育、线路通过的泥岩沙岩段最长,所处地震带最强。”郭俊奇用“四最一强”来形容线路所经区域的复杂情况。

可想而知,宝兰高铁的建设任务异常艰巨。在初期筹备工作中,“线路选址”成为整个工程首当其冲的重要任务。天水-秦安地区被称为“中国滑坡之乡”,线路经过区域滑坡总长达60公里。能否妥善解决好这一复杂多变的地质难题,是决定整个工程成败的关键所在。

为此,中铁一院成立了技术专家组,全程为项目“把脉会诊”,12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常驻现场,大范围利用航卫片遥感判释、地质调绘、物理勘探、原位测试、钻探、挖探以及室内试验等地质综合勘察方法进行野外勘察。

可以说,宝兰高铁的线路是被这些“探路先锋”踩出来的。

“从宝鸡到天水段的公路经常堵车,这样的事儿在勘测期间基本上天天都能遇着,少则堵上几个钟头,多则堵上一整天。”谈起勘测期间无处不在的交通状况,中铁一院宝兰高铁地质专业负责人张喆记忆犹新,“为了避免被堵在路上,从队伍进入现场勘测,我们常常把车开下便道,几乎每过几天就要在这‘能把肠胃给颠出来’的道路上往返一个来回,如果遇到路不通的地方,大家就下车步行到目的地开展野外调查。”

张喆告诉记者,由于较差的路况,同事们在外业调查中吃了不少苦头。但这些都不算什么,铁路经过区域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线路引入兰州枢纽等问题,才是真正的拦路虎。对中铁一院技术人员而言,宝兰客专的现场勘察设计工作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硬仗。

中铁一院技术专家组充分发扬“青藏铁路尖兵精神”,为优质高效完成宝兰客专勘测任务提供技术支持。

中铁一院供图

现场勘测期间,专业人员每天都工作到深夜,一天最多只能休息三、四个小时。由于受环保、地方规划等很多客观原因影响,线路方案一改再改,100多公里的线路长度范围内前后仅方案就做了100多个。

勘测队员中有小伙子,也有女战友。

李显伟是水文地质专业的技术负责人,作为为数不多的女同志,她每天跟男同志一起出野外作调查,翻山越岭,采集水样。一次工作中,李显伟因心肌炎突然晕倒,但她不顾旁人的劝说,不想因为个人原因而影响整体工作进度,依然带病坚持工作。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