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一位志愿者从进博会中国馆一幅高铁概念图前走过。新华社记者陈建力摄
(二)盛举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不设墙、没有隔断……国家馆展厅内,占地约1500平方米的中国馆通透大气,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板块,充分展现出中国开放融通的大格局。
“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经历了5000多年的艰难困苦,中国依旧在这儿!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
习近平主席在进博会开幕式上以大海作喻,向世界宣示中国发展的底气和信心。
这片大海,敞开胸怀,展现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
这片大海,展现了中国市场的吞吐能力。以进博会为平台,中国正为世界注入强大动能。来到“四叶草”的外国展商有着真切的感受。
“做中国人民喜欢的公司”——这是韩国三星公司在展厅里打出的标语,也道出了全球参展商的共识。日本派来了企业数量最多的参展商团,表示要更好了解“中国需求”。
进博会开幕当日,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国,浙江义乌投放了形象片;离会展中心不远的上海二号线地铁站内,义乌打出了“买卖进口货,就来义乌进口城”的标语——昔日的出口小商品之都正在成为进口集散地。
11月8日,在进博会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美敦力公司展台,工作人员在展示全球最小的心脏起搏器。新华社记者 韩瑜庆 摄
今天,中国的消费实力让全球刮目——
36.6万亿元人民币!这是2017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并继续以每年较快的速度增长;4亿人左右!这是世界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
13亿多人口不断升级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进博会上集中呈现,让中国和世界,找到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巴西的咖啡豆、格鲁吉亚的红酒、德国的汽车、美国的智能设备、韩国的护肤品,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既有跨国公司,也有中小企业……
未来,中国的进口能力会让世界惊叹——
预计今后15年,中国进口商品和服务将分别超过30万亿美元和10万亿美元。
共襄盛举,注脚在于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进博会上,最先进的技术与庞大市场需求充分对接,碰撞出璀璨的创新火花。瑞士企业ABB近日宣布将在上海投资1.5亿美元新建一座全球先进、柔性化的机器人工厂,实现“用机器人制造机器人”。工厂预计于2020年底投入运营。
11月8日,在进博会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达芬奇Xi手术系统在演示切割花瓣。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数字经济将催生规模超数万亿美元的市场。”ABB亚洲、中东及非洲区总裁顾纯元说,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带来极具吸引力的发展。中国作为最活跃的市场,将发挥重要作用。
美国有高通、强生等近180家企业参会,数量位居参展国家中的第三位,很多企业都由公司高管亲自率队。中国市场对美国企业的吸引力不言而喻。一位加州企业家向记者“诉苦”:“这次我们的展位不够大,明年一定要申请更大展位。”
斯科特·威廉姆斯是上海本曼德商务咨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也是非营利性机构“投资美国委员会”的会长。“我们参展首届进博会,就要把今天中国的真实情况带回去,让美国企业更准确地判断中国。”
行胜于言。一系列实打实的开放“硬招”密集落地,承诺一一兑现:
5月1日起,绝大多数进口药品实施零关税;
7月1日起,降低汽车及零部件、部分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
7月28日,2018年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实施,外资进入银行、证券、汽车制造、铁路干线路网建设等22个领域的一系列限制将取消;
11月1日起,降低部分工业品等商品的最惠国税率;
进一步降低关税,教育、医疗等领域放宽外资股比限制,加快出台外商投资法规,抓紧研究提出海南分步骤、分阶段建设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在本次进博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再次发出扩大开放的鲜明信号。
“以自主开放倒逼,中国将发生一场质的嬗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说。
从第78位跃升至第46位——10月31日晚,世界银行发布最新报告,把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的排名一次性提升32位,称赞中国相关领域改革“令人惊叹地快速且有效”。
“中国越来越进步,路越走越宽。中国敞开市场给大家来这里做生意的机会,在彼此贸易往来中,不仅能够发展经济,还能够促进文化沟通,联接各国人民。”参展设计师周仰杰说。
中国馆内,肯尼亚私营部门联盟负责人贾斯·贝迪和他的同伴在复兴号高铁和C919大飞机模型前驻足良久。“中国的改革发展令人惊叹,中国的开放正带给世界更大机遇!”
主动扩大进口,不是权宜之计;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一个大国把握大势、拥抱未来的长远考量。
11月7日,参观者在拍摄、观看白俄罗斯明斯克拖拉机厂的拖拉机模型。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