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1日电 特稿:璀璨珠链通世界——中国开放40年视角下的进口博览会
新华社记者杜静乔继红高攀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将在上海拉开大幕。进博会官方标识上,英文缩写“CIIE”中间两个字母“II”形似一扇大门,一扇象征着中国联通世界,越开越宽广的大门。
打开国门,拥抱全球,贡献世界,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发展的一条主线。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改革开放号角,到中国“入世”,人民币“入篮”,再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一个个中国与世界联通的关键节点犹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串联起中国40年对外开放的伟大历程。
“中国这个伟大的国家未来潜力无限”
走进中国,亲历改革开放,是德国西门子公司首任中国首席代表于尔根·奥贝格最引以为傲的一件事。现年77岁的奥贝格已满头白发,对新华社记者谈起改革开放之初在中国的往事仍记忆犹新。
在那个充满未知的年代,做出来中国发展的决定需要胆识和果敢。当时,奥贝格极力推动西门子在中国的发展,因为“到中国后不久,中国人的智慧和勤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很快意识到: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未来潜力无限。”
1985年10月29日,让奥贝格终身难忘。这一天,在人民大会堂,西门子与中国政府签署全面合作备忘录。
在一张签约仪式的老照片上,站在最后一排的奥贝格笑着鼓掌。“当时我的内心无比骄傲,我深信,这次合作将为西门子在中国的蓬勃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从改革开放之初在中国仅有一个不到10人的代表处,到如今在中国几乎所有重要城市都设有办事机构、员工总数超过3万人……西门子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更是受益者。
西门子在中国经历的巨变是改革开放以来外企外资在华发展的一个缩影。40年来,中国累计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超过2万亿美元。从投资劳动密集型产业到向产业链高端转移,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从开设工厂到建立研发中心……在改革开放中,外资企业与中国共同成长。
改革开放,改变中国,影响世界。40年来,中国在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作出重大贡献,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我们创造了历史,中国成了世贸组织成员”
在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历史进程中,“入世”无疑是一个关键节点。
2001年9月15日凌晨,位于瑞士日内瓦湖畔的世界贸易组织总部大楼里灯火通明,讨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工作组会议正在紧张进行,几百名记者在会场外焦急等待。
“记者一直在问‘里面进行得怎么样了’,但是多边谈判的复杂性给清楚传递有关谈判进展的消息构成了困难。”坐在与当时会场只有几步之遥的办公室里接受采访,世贸组织发言人基思·罗克韦尔仍清楚记得17年前的历史时刻。
罗克韦尔回忆,大约凌晨两三点钟,当工作组会议主席宣布中国入世协议达成后,他一边往外走,心里一边盘算可能需要组织一下自己的语言。
“可是我一走出门,一大群记者就围了过来。于是我只说了一句话:‘我们创造了历史,中国成了世贸组织成员。’”
入世以来,中国全面履行加入承诺,大幅开放市场。2001年到2017年,中国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口平均增速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和2.7倍。与此同时,中国始终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积极推动世贸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罗克韦尔清楚记得中国入世协议达成后与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的对话。
“龙永图说:‘我们花了15年谈判并最终加入世贸组织,不是想看到它的衰亡,而是希望它强大,’”罗克韦尔说,“这是中国入世以来一直坚持的政策,中国始终是多边贸易体制的坚定支持者和捍卫者。”
“中国融入世界货币和金融体系的重要一步”
如果说“入世”标志着中国真正融入全球经济,那么“入篮”则意味着中国真正融入全球金融体系。
2016年9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身穿一件深色印花的传统中式上衣,面带微笑走入位于美国华盛顿的IMF总部新闻发布会现场,红色的衣领和盘扣格外亮眼。
那一天,她向世界宣布:10月1日起,人民币正式纳入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
“中国融入世界货币和金融体系的重要一步”,拉加德这样评价人民币“入篮”的历史意义。作为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入篮”的首个新兴经济体货币,人民币从此将以全球储备货币的角色开启新征程。
人民币“入篮”虽是水到渠成,但也不乏波折。IMF秘书长林建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说,早在2010年,IMF就曾对人民币“入篮”可行性进行评估,但人民币因为没有达到“可自由使用”标准而与“入篮”失之交臂。
“这是对中国多年来在经济金融体系改革方面取得成就的认可,”林建海说,“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持续推进和深化,将推动建立一个更加充满活力的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有助于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从人民币“入篮”到A股纳入MSCI指数,再到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的相继开通,中国金融业不断扩大开放,日益融入全球大市场。
“大家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激动不已”
如果说“入世”、“入篮”是中国融入全球经济金融体系的重要标志,那么“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则凸显中国为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治理提供的宝贵方案和智慧。
“我的家乡陕西,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站在这里,回首历史,我仿佛听到了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孤烟。”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的深情话语一直萦绕在与会师生心中。
那次演讲上,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共建“一带一路”的世纪大幕由此拉开。
回想起当时的场景,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副校长卡蒂莎·达伊罗娃至今心潮澎湃:“当时大学半圆形的大礼堂内座无虚席,大家都为这位和蔼的中国最高领导人所吸引,更为他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激动不已。”
此后不到一个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自此,这个根植于历史厚土、被誉为21世纪伟大新故事的“一带一路”开始迎风生长,成为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
5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已发展成为规模最大、最受欢迎的国际合作平台。截至今年9月,已有1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合作协议。5年来,中国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超过60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20多万个就业岗位。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从共建“一带一路”到发起成立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再到积极参与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机制等多边合作机制……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历程中,中国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一大创举”
在逆全球化潮流涌动、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的当下,中国又一次发出邀请,愿与世界分享中国市场的巨大商机。
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开幕,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参展企业将带着各自特色优质产品和服务闪亮登场。
在美国《华尔街日报》看来,各国企业对进博会的浓厚兴趣反映了中国巨大的购买力,“中国的需求可能很快会震动世界,就像此前它巨大的制造业产出震动了世界一样”。
作为全球3G、4G与下一代无线技术的领军企业,美国高通公司是最早确认参加进博会的企业之一。
“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一大创举。”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说。
本届进博会的主题口号是“新时代,共享未来”,彰显了进博会将打造全球包容、开放合作、互惠发展的新型国际公共平台,让世界共享“新时代”中国发展成果。而这种“共享”,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尤为珍贵。
进博会参展企业覆盖超过5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全球44个最不发达国家中,也将有超过30个国家参加进博会。
“最不发达国家以及中小企业在进入外国市场时都面临很多困难。对它们来说,进博会将是一次宝贵的体验、一个绝佳的机会。”联合国和世贸组织的合设机构国际贸易中心执行主任冈萨雷斯说。
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间节点举办,赋予了首届进博会更多历史意义。“希望这一高水平的国际盛会成为中国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标志性工程。”孟樸的话代表了世界对进博会的期待、对开放中国的期许。
回首40年,中国开放的脉络清晰可见。从低端到高端,从货物到资本,从产品到方案,从吸收到回馈,中国对外开放联通世界的高光亮点犹如璀璨珠链,勾画出开放的中国与发展的世界互利共荣、命运与共的美好大图景。(参与记者:凌馨、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