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多彩亚洲·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亚洲电影合拍带动电影整体向好
央视网消息: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本月,由中国与哈萨克斯坦首次合作拍摄,讲述音乐家冼星海创作历程的影片《音乐家》将在全国公映,引发中外媒体关注。
而近年来中国与印度合拍的《大唐玄奘》、《功夫瑜伽》,中日合拍的《追捕》等影片,都收获了市场和观影口碑的双丰收,亚洲国家间的人文交流使亚洲电影合作呈现出空前活跃态势。
由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合拍的电影《音乐家》,将于本月5月20日上映,讲述了有人民音乐家之称的作曲家冼星海,二战时期在哈萨克斯坦生活的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这也是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双方主创人员第一次在电影领域实现合拍。
电影《音乐家》冼星海扮演者胡军:“有一场戏,冼星海跑到那个栅栏那,就是那个边境,铁丝网那的时候,不让他过去的时候,他就指那边就是我的,就是我的中国,我的家就在那里,但他无奈甚至是绝望,因为有家不可归啊,有国不可回,这是一件多悲惨的事情啊。”
电影《冼星海》的创作契机源自2013年两国元首会晤时,谈及冼星海与哈萨克音乐家拜卡达莫夫在战争年代结下患难之谊的动人故事。1940年5月冼星海赴前苏联为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配乐,1941年6月返回延安时因当地军阀阻断交通,被迫滞留于哈萨克斯坦。在那里他得到当地人救助,并与拜卡达莫夫结为好友,相继完成了交响乐《阿曼盖尔德》等作品,以音乐鼓舞了哈萨克斯坦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斗争。
电影《音乐家》哈方艺术指导萨比特·科曼贝科夫:“阿拉木图就为冼星海先生树立了一座纪念碑。两国的元首,说要把冼星海先生搬上大银幕,我们团队接到任务之后,就开始学习和研究冼星海先生的生平,知道了冼星海先生在生命的最后的时刻,在哈萨克斯坦是怎样度过的。”
2013年9月份,中哈启动《音乐家》的拍摄,由中方投资、制作,哈方负责剧本统筹、艺术指导,创作历时四年,先后前往延安、圣彼得堡、阿拉木图等城市实地拍摄。
电影《音乐家》总制片人沈健:“冼星海为我们这个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一个同时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为东方战争和欧洲战场,同时用音乐鼓舞两边的人民抗击法西斯,做出重要的贡献,所以我们不应该忘记他。”
在今年四月举行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上,《音乐家》作为电影节开幕影片,得到了各国评委、影人的好评。
以电影为媒介和纽带,亚洲国家在文化交流中加深了解,增进友谊,促进了合作。盛唐时期,中国高僧玄奘西行5万里,历时17年到印度学习佛教经论,其足迹遍布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整理完成了《大唐西域记》共12卷,翻译大菩萨藏经等经论75部,总计1335卷。详细记录了西域138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地理、宗教民俗、语言文字等情况,为研究古代中亚和南亚的历史提供了极为丰富与宝贵的资料。2016年中印两国将中外文明交流使者玄奘的故事搬上大银幕,时任印度总统普拉纳布·幕克吉称赞电影《大唐玄奘》为中印文化交流添上了重要一笔。
电影《大唐玄奘》导演霍建起:“玄奘去印度,我觉得特别有意义,是考证历史、考证文化,跨越人性、跨越文明的这么一个全人类的过程。一路上经历的国家,现在这些东西变成这些国家的一千多年前的历史资料,不仅对他,而且对人类文明特别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