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新闻专题报道 > 英雄烈士谱专题 > 正文

董存瑞:危急关头 血肉之躯炸碉堡

2018-04-03 21:17:56  新华社    参与评论()人

危急关头血肉之躯炸碉堡

新华社记者王天德、王经国、秦富梁、蔡琳琳

[英模档案]

董存瑞

董存瑞(1929-1948)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抗日战争时期,当过儿童团长,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1948年5月,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他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但突然遭到敌人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的火力封锁,部队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连长批准了他的请求。他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在部队攻击受阻的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敌人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入伍时期的董存瑞。

↑入伍时期的董存瑞。

大连,一个部队干休所狭小的房间里,董存瑞生前战友、90岁高龄的程抟九老人回忆起董存瑞来,依然思维清晰、侃侃而谈。

作为当时的师宣传干事,军队一个普通的宣传和文字工作者,见证董存瑞牺牲过程,让程抟九与董存瑞和董存瑞部队结下了不解之缘。

69年前,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19岁的解放军战士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董存瑞精神在惊天动地的爆炸轰鸣声中浴火而生。

用生命书写“舍身为国、奉献为民”,董存瑞精神俨然已成为我军军魂的一个折光,更成为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

69年了,董存瑞精神生从何来,魂归何处?这一伟大精神的前踪后迹,程抟九至今仍在关注和追寻。

魂起以血肉之躯开通进攻道路

“这是六班长董存瑞,1945年参军,老八路。”

1948年5月19日,来到董存瑞所在连帮助工作的师宣传干事程抟九,第一次见到连队指导员郭成华口中的“小黑子”、六班长董存瑞,心里一跳、羡慕不已。

“他比我小一岁,但入伍早、打仗多、资格老、战功多,心里佩服得不得了。”程抟九说。

在连队没几天,程抟九就发现,董存瑞有威望、有气场,直性子、敢讲敢说。

连队组织班长以上骨干召开连务会,布置各班砍树做捆绑炸药的三角支架。郭成华宣布了群众纪律--不准砍群众自有的树。

会议即将完毕,只有董存瑞提出意见:“方圆几里树少兵多,群众的树应该可以砍,前提是征得群众的同意。”

郭成华和连长白福贵交流了一下眼神说:“好,行,跟群众商量,最主要的是和群众商量好。”白福贵说:“按六班长意见办。”

5月24日上午,连队举行进攻隆化中学前的“挂帅点将誓师动员大会”,推选“元帅”组织对地堡群最密集的地方实施爆破任务。

这是先期侦察发现的最危险的地段,要求“元帅”在爆破组织上会计划、能指挥、能战斗。

连队六七个班长举手参选,董存瑞率先发言:“我挂帅,第一我是党员,第二我是老兵,第三我打仗打得多,第四我是朝阳练兵模范、‘全营爆破元帅’,我不怕艰苦,不怕危险。”

董存瑞说得滴水不漏,大家都默然认同。郭成华还想让别人也参选一下,白福贵对他说:“我看拉倒吧,都同意。”

5月25日拂晓,全营进攻隆化中学的战斗正式打响。

作为营的二梯队连,连队在参战前,按照上级命令,两次支援了前面梯队营连的三角支架,自身剩得就不多了。

参加战斗后,连队兵分三路:

一路由一排长带领,含董存瑞率领的攻坚突击队在内的一个排,从东侧碉堡最多的地域向中学方向攻击;一路从西侧敌炮垒较少的地域攻击;程抟九随同连长、指导员,率领一个排、机枪班从中央方向突击。

抵近中学时,中央方向因为西面桥上突然冒出的桥型暗堡,进攻步伐被迫长时间停了下来。白福贵先后派出3名爆破手,都牺牲在半路上,三角支架也早已用尽了。

在震耳的枪炮声中,营长打来电话责问:“你们上去上不去?上不去就下来,让别人上。”

白福贵对电话员喊:“告诉营长,我们能上去,能完成任务。”

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连长,让我去炸,完不成任务我不回来见你。”

白福贵回头一看,正是从最危险的地段实施完爆破任务的六班长董存瑞。他身后跟着七班长郅顺义。

已经牺牲了三个爆破手,又上来俩班长请战,心情焦躁的白福贵直接说:“我还要班长呢。”接着又喊:“你不回来我更不让你去。”

情况紧急,郭成华拽了拽白福贵的裤腿说,让他们去吧。

白福贵稍沉了一下,对董存瑞大声说,“那你去吧,动作要快,机枪掩护。”

董存瑞回头对郅顺义喊了一句:老郅跟我上。他没有按先前爆破手的行进路线,而是出其不意,先爬上西侧的开阔地,再向桥型暗堡行进。

在密集的机枪掩护声、连续的手榴弹爆炸声中,程抟九和郭成华探出身子看到,两个班长凭借丰富的战斗经验,起起伏伏,很快突进到战斗位置。

郅顺义在四五十米外的干河床上站着向桥堡方向投弹,桥面下一片炸起的烟尘。

烟尘稍散,隐隐约约看到董存瑞站在桥下北端,正在往桥墩上放炸药包。

由于桥两旁是砖石砌的,没沟、没棱,没有安放炸药包的地方。如果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着暗堡,河床上也找不到任何东西代替火药支架。

更让人揪心的是,董存瑞的腿已经负伤,鲜血直流。

“他随时都有可能牺牲掉,但任务还没有完成,我眼看着董存瑞没做任何停顿,向南移了几步,用手托着炸药包抵住大桥底部,拉了导火索向着我们这边喊:‘连长,冲啊!’”

程抟九泣声说:“董存瑞心里只装着任务,生怕连队抓不住这个进攻时机。另外,看到距离自己最近的郅顺义起身要冲,他留下了人生最后两个字--趴下。”

白福贵应声声嘶力竭地大声喊:董存瑞!

喊声刚落,桥下巨大的爆炸声和炸起的烟尘、石块腾空而起。董存瑞以他的血肉之躯为战友们开通了进攻的道路。

战斗很快结束,但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情景在程抟九脑海里挥之不去--“这不是苏联卫国战争中舍身堵德军地堡射孔的红军战士马特洛索夫的再现吗?董存瑞就是中国的马特洛索夫!”

深受震撼的程抟九随后在连部写成《马特洛索夫式的伟大战士--董存瑞》一稿。

稿子最终没能油印出来,这成为程抟九一辈子的遗憾。

魂聚董存瑞精神激励战友

程抟九回忆,1948年6月8日,上级追认董存瑞为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并命名生前所在班为董存瑞班。

让程抟九更加自豪的是,1950年9月,首届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除了被追认的董存瑞,竟还有4位官兵出席大会,获得“全国战斗英雄”称号。

回到师宣传科、整理这些英雄事迹的他,深切地体会到,英雄的前仆后继,何尝不是董存瑞式的慷慨牺牲而激发带动的。

--董存瑞最后并肩作战的战友、1918年出生的郅顺义,先后立过12次战功,荣获“毛泽东奖章”和特等战斗英雄称号。

1948年9月,在解放昌黎战斗中,昌黎火车站有座中心炮楼,周围有暗堡、鹿寨、铁丝网防卫。它居高临下,可以控制整个车站和周围地区。

摧毁这座炮楼,对夺取昌黎至关重要。时任七班班长的郅顺义主要负责爆破中心炮楼。

那一天晚9时,战斗打响,郅顺义带领3名战士穿过敌火力封锁,到达炮楼下。

这时,迎面有个敌人端枪走来,郅顺义迅猛扑过去,把枪夺了过来,接着一个突刺,结束了敌人,然后进行了爆破,炸毁了中心炮楼,保障连队攻占了火车站。

昌黎守敌仓皇逃跑时,郅顺义远远发现一股敌人钻进一座大院,遂带领7名战士追击,这座大院四面都是高墙,只有两扇大门虚掩着。

他命令战士堵住大门,自己虚张声势地高喊:“七班堵住大门,八班向左、九班向右,把院子包围起来!”

郅顺义随即一脚踹开大门,独自端着冲锋枪冲进院里,朝天打了一梭子,又从腰间拽出一颗手榴弹,把导火索套在手指上,厉声喊道:“你们被包围了,解放军优待俘虏,缴枪不杀。不投降就通通炸死你们。”

敌人被郅顺义的英勇气势给镇住了,一个个乖乖出来投降。后来清点,共俘敌148人,缴获长短枪百余支。

--1921年出生的杨世南先后经历大小战斗100多次,8次负伤不下火线,单独毙敌270多人,生俘150多人,荣立特等功1次,大功6次,小功15次,被授予“独胆英雄”称号。

1948年9月,在白台山阻击战中,杨世南所在的五连突然遇到敌人两个连的包围。危急时刻,杨世南自告奋勇,带着一个战斗小组绕到敌后勇猛出击,将敌人夹在中间全部歼灭。

1949年,在赣西南追击战中,杨世南孤身一人全副武装深入到白崇禧部下的一个机炮连,俘虏敌人140人,缴获机关炮一挺,步枪80支,火炮3门,马克西姆机枪1挺,各种弹药和其他军用物资若干,荣立特等功。

--1930年出生的郭俊卿,先后荣立特等功1次、大功3次、小功4次,被授予“全国女战斗英雄”、“现代花木兰”荣誉称号。

1945年,15岁的郭俊卿虚报年龄、乔装成男孩参加了八路军。

在骑兵通讯班,她爬沟卧雪,多次出色完成任务。1948年初,她调到战斗班任班长。不久,平泉战斗打响,郭俊卿带领的四班作为突击班,担负夺取城东第二道山梁的重任。当时,全班只有十来支老式步枪和几十颗手榴弹,战士大都是初上战场的新兵,对面却是装备精良的部队。

在副班长已经牺牲的情况下,郭俊卿带领战友展开白刃格斗,最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里,她女扮男装5年之久,和男同志一样冲锋陷阵。直至1950年4月,郭俊卿因劳累过度生病住进医院,才被医生发现女儿身。

毛泽东同志评价郭俊卿:“巾帼不让须眉,是一位合格的共产主义战士!”

魂铸董存瑞精神汇入军魂血脉

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驻扎在东北某军事重镇。当地驻扎着数支不同兵种的作战旅团。提起这个兵种旅,当地群众知道的不多,但对“董存瑞部队”这个训练超苦的部队甚是熟悉。

↑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深入科尔沁草原展开实兵对抗演练。陈健 摄

↑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深入科尔沁草原展开实兵对抗演练。陈健摄

进到董存瑞部队的营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以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为中心的群体战斗形象雕塑。塑像下方底座正面镌刻着董存瑞等四位全国战斗英雄的名字,背面镌刻着这支英雄部队的战斗历史。

在这里,“舍身为国、奉献为民”的董存瑞精神刻入“董存瑞奖章”,成为这支部队官兵在团队工作的最高荣誉。

“董存瑞奖章”获得者、六营指挥连指导员彭齐是位大学生干部。刚来到这支部队当排长,在第一次随队开赴演习场途中,彭齐接到母亲突发心脏病的电话。

由于当时连队干部少,彭齐决定演习结束后再回家探望。带着对母亲忧心如焚的牵挂,彭齐在演习中带雷达车捕捉炸点,成功率达到95%以上。

演习行将圆满结束,彭齐又收到了一个噩耗:母亲病情恶化。父亲由于过度疲劳,加之精神打击,突发脑溢血、昏迷不醒。

最终,彭齐带着部队的嘉奖,急匆匆赶回家时,没能见上双亲最后一面。

如今,父母都不在了,彭齐以部队为家。“爸妈活着时,都为我参军到董存瑞部队而高兴,获得‘董存瑞奖章’是董存瑞传人的最好标志,也是对父母最好的告慰。”

在关键时刻显露血性和底色的还有无线班班长、上士姜文星,原沈阳军区汉字录入科目纪录保持者。

部队参加“火力-2014宣化”跨区演习,作为技术骨干的姜文星突发毛囊炎,下颌处长出了乒乓球大小的淤血块,钻心地疼痛。

连队本打算让姜文星留守,但他主动请战,获准后在演习中顶住压力、强忍疼痛,通过机智灵活地改变信道、调整功率,巧妙地躲避了“敌人”干扰,出色完成了通信保障任务。

董存瑞牺牲后,董存瑞部队涌现出“现代花木兰”郭俊卿,如今的董存瑞部队,女兵仍是一道亮丽的景色。

总机班班长苏雪梅来自“汶川地震”灾区。2008年,地震发生后前来救援的解放军的表现让14岁的她深受震撼,也立下了参军入伍的志向。

2012年12月,本已通过高考考上一所二本院校的她,毅然放弃学业参军入伍。

来到董存瑞部队,直接受英雄文化的熏陶,苏雪梅朴素的感恩之心很快升华成坚定的从军之志。

新兵训练结业考核前一周,苏雪梅突然感觉小腿骨疼痛,并且肿得越来越厉害,一动就疼。

由于担心考核不通过被刷掉,苏雪梅没告诉别人,每天仍坚持跑1个三公里。

考核场上,独自忍受钻心的疼痛,苏雪梅所有科目全部取得了优秀。考核结束去医院检查,才发现骨头裂了。

尽管在医院休养了两三个月,苏雪梅的通信专业并没落下。2014年,苏雪梅作为所部话务兵代表到原沈阳军区某通信团参加集训,结业时所有科目均取得满分。

提到董存瑞,苏雪梅说:“尽管英雄离我很遥远,但如果我有这样的机会,我也一定会像他那样去做。”

除了“董存瑞奖章”,这支部队每年都还评“董存瑞号战车战炮”。董存瑞英雄文化的沁润熏陶,英雄精神的激励传承,在这里每一个角落、每一项工作中都发挥得淋漓尽致,部队多项工作被军委总部评为先进,军事训练屡创佳绩。

2009年,他们参加原沈阳军区组织的参谋业务比武,夺得总共6枚金牌中的3块;2014年,参加“火力-2014宣化”跨区演习,获全军第二名;2016年,部队被原集团军评为“践行强军目标先进单位”。

↑董存瑞牺牲68周年纪念日,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在董存瑞雕像前庄严宣誓。陈健摄

↑董存瑞牺牲68周年纪念日,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在董存瑞雕像前庄严宣誓。陈健摄

[红色记忆]

董存瑞牺牲后,其所在部队在董存瑞精神的感召激发下,涌现出一大批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这些英雄聚集在董存瑞精神的光环下,一并发出耀眼的光芒。

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驻扎在东北某军事重镇。当地驻扎着数支不同兵种的作战旅团。提起这个兵种旅,当地群众知道的不多,但对“董存瑞部队”这个训练超苦的部队甚是熟悉。

董存瑞部队政委汪占军说,我们部队诞生于1937年抗日烽火中,孕育出了董存瑞,涌现出了董存瑞式的全国战斗英雄郅顺义、杨世南、范来保、郭俊卿等。多年来,这些英雄焕发出的精神一起汇入到军魂血脉,既是我们的财富,更给了我们莫大的责任,我们部队一定会把基因传承好,把灵魂铸造好,让董存瑞精神的旗帜永远高高飘扬。

(责任编辑:刘敏丹 CN012)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