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涉税业务全市通办、水电气热服务全面入驻市政务服务中心、164万余家企业纳入“风洞平台”、企业信用12个领域黑名单对外公布……8月29日,市发改委组织市工商局、市税务局、市住建委、市城管委、市政务服务办、市水务局、市知识产权局、市经信委、市科委九大部门,就本市近年来在各个领域的营商改革亮点举措,做具体介绍。
日前,在全国营商环境试评价会上,北京市获得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通报全国28项地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做法,北京包括项目竣工联合验收机制、涉税业务全市通办、市场监管“风险洞察平台”、获得电力小微企业“三零”专项服务、市政公用服务企业入驻政务服务中心等5个方面的典型做法在全国推广。
在昨天九大部门联合发布会上,这几大典型做法,也由各个部门分别做了具体的阐释,并介绍了目前的进展情况以及下一步改革举措。这些举措都有一个相通的特点,即让信息跑路,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并在服务事项的办理时限上,做了明确的要求,进一步精简程序、所需材料及办理流程,让营商“提速”。
如为方便企业办事,目前涉及水电气热接入的六大服务企业,已全部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与14个职能部门的审批业务实现并联办理,这一“一站式”集约办理的举措,将为企业提供极大的便利;再如全市涉及税务的90%以上事项,已实现上网办理;小微企业报装接电,甚至可实现手机办理;突出问题导向,将164万余家企业纳入平台监测,尝试运用大数据技术转变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北京的营商改革,正在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法,进一步提高政府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今年营商试评价所取得的成绩,已经成为过去。北京的营商改革脚步还会继续加快,我们还要进一步提高效率,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各个部门重要的营商改革举措,下一步将继续扩大宣传,“要让企业和群众知悉,并得以运用,才能有实际的获得感。”
新华社北京7月27日电 题:优化营商环境 提高综合竞争力——厦门等四城市负责人共话营商环境优化 新华社记者王优玲 优化营商环境,提高综合竞争力,是一个地方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软实力
在浙江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世界500强企业喜力的二期建设工程热火朝天,洋汉机械、慧士通医疗等以工业创新类为主的外资项目也在紧张有序地设计建设。去年,该开发区实现合同外资和实到外资同比增长均超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