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日子过得真快,不觉间玉树“4·14”地震距今已历十年岁月。虽说在玉树恢复重建后,自己因常年驻其他记者站,无缘再亲近这块劫后的土地,却因了在震前、震后和恢复重建中与玉树结下的深厚情感,在十年的漫长日子里,时常关注着玉树劫后的成长与进步。
时间如流水般让记忆里的许多感动归于平淡,但玉树地震中抢险救援的一幕幕却深深铭刻在脑海里,伴我至今。
记得那是2010年4月28日傍晚,青海日报社玉树抗震救灾宣传报道组接到通知,四川省军区抗震救灾部队官兵在完成驰援任务后将有首批离开玉树。报道组安排我去采访一篇现场稿件。
震后一片废墟的街道上显得有些冷清,与我头天设想的各种送别场面和氛围,似乎没有任何关联,心里不免为自己的采访任务感到有些不踏实。而此后的情景,让我在长时间的感动中体会到:越是在灾难面前,人民越是众志成城,心越近、情越浓。
29日清早,艳阳照耀着正在平复灾后伤痕的玉树县结古镇。玉树州综合职业技术学校宽阔的操场上军车排列整齐,部队整装待发——驰援玉树地震灾区的四川省军区抗震救灾现役预备役部队首批官兵将离开玉树。
省委、省政府领导,玉树州委、州政府领导来了,军地联指的领导来了,闻讯赶来的灾区群众来了,他们共同为在灾后奋力抢救受灾群众生命财产的亲人送行。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人武部民兵营预备役战士龙斌,说起了在地震发生当天上午11时赶到灾区的情景,一片瓦砾,四处哭声。龙斌和他的战友硬是用手刨挖土石,救出了一位40多岁的藏族同胞,他们的手上伤痕累累。
四川省甘孜州军分区政委张雅军在离别时,面对前来送行的玉树当地领导和群众,几次哽咽难以言语。他率领的救灾第一梯队在第一时间进入灾区后,先后抢救运送受伤群众达1300余人。“只要心里装着受灾群众,就是天大的苦也能吃,天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军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我坚信新玉树会更美好”。张雅军的一番话充满了对玉树群众的深情厚谊。
前来送行的群众更忘不了,在灾后的紧急关头,废墟上飘扬的军旗,奋战的身影;灾后紧急状态下成千上万的受灾群众吃住严重困难,紧要时刻亲人解放军让出帐篷,送来热汤热饭……
灾难让军民手牵得更紧,心贴得更近。
部队即将出发,一面绣着“军民鱼水情,汉藏一家亲”的锦旗带着玉树人民的深情厚谊敬献给了四川省军区抗震救援队;一条条洁白的哈达带着玉树人民的深深祝福献给了每一位救援队员,掌声、祝福声响成一片。
这时,从玉树县安冲乡赶来的66岁藏族老阿妈扎西,看到眼前的亲人们就要出发了,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眼含热泪,向战士们一边逐个敬献哈达、拥抱,军民激动的情绪被老阿妈推向了高潮,纷纷冲上前去同官兵们握手拥抱,表达深深的感激之情,许多战士早已是泪流满面。“有了亲人们的帮助,我们的日子会更好,我会常常为亲人们祈福”。扎西老阿妈的话代表了广大受灾群众的心声。军车缓缓驶上结古镇主街道,车上车下一片依依不舍之情,这一深情又凝聚成一种坚强的信念和力量:新玉树会建设得更加繁荣,更加秀美。
而今,在深情中凝聚的力量和信念,在新玉树的昂然挺立中早已化为美好的现实。多难兴邦,激励的是阔步前行的玉树,尤为激励着我们这个饱经磨难而依然铿锵向前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