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新闻专题报道 > 一带一路五周年 > 正文

《焦点访谈》:“一带一路” 越走越宽

2018-08-27 09:38:05    央视网  参与评论()人

        Get Adobe Flash Player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今年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五年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大家在合作中各获其利,互惠共赢,在经济项目、民间交往、文化交流等广泛层面都有了很多实质性的进展。这五年,“一带一路”在建设人类共同发展和进步的百花园里,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在单边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的今天,“一带一路”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一场特殊的展会正在紧张筹备当中。虽然11月5日才开幕,但早在去年它就已经在全球掀起了一股热潮,展位面积一扩再扩,比原计划增加了30%,却还是“一位难求”。第一届还没开展,就有不少国家在抢先预订第二届的入场券了。这就是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也是全球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博览会。

中国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是去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宣布的。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他又强调,“这不是一般性的会展,而是我们主动开放市场的重大政策宣示和行动。”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赵磊说:“原来我们一想到开放就想到广交会,就是以出口为导向的广交会,2018年开始我们形成一个上半年和下半年的联动机制,就是上半年4月份依然在广东以出口为导向的博览会和下半年在上海以进口为导向的博览会,所以‘一带一路’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不仅仅是中国人在卖东西,其实我们也需要很多国际社会优质的产品包括技术。”

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之时,中国用实际行动向世界表明了中国支持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决心。而这也是过去五年来,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一直坚持的原则。

2013年秋天,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访问时,相继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这个倡议正是针对当时全球经济面临的问题。

不过,在“一带一路”倡议刚刚提出来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对它的内涵还并不十分了解,有人好奇,有人观望,一些误解也随之而来。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以及“五通”合作重点,也就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被明确提出。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认为:“这个倡议的核心在于互联互通,而这个通恰恰解决了此前世界不通这个重要的问题。世界病了,全球治理病了,病了很重要的原因就像一个人一样,它不畅通了,所以这个时候中国人提出来一个核心概念:互联互通,就是让各个国家之间更多畅通起来,这样才能解决当时全世界所面临的巨大问题。”

有了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开始从倡议更多地转化为行动。

正是在这一年,赞比亚小镇青年齐拉的生活有了转折。在他的家乡,由中国电建承建的下凯富峡水电站开了工,齐拉去应聘做了司机。这是赞比亚40年来投资开发的第一大型水电站。项目建成后,赞比亚的电力供应可以比当前提高38%。而这份工作也让齐拉的收入翻了好几番,他攒钱盖起了新房,还在项目上找到了自己的心上人。齐拉说,不仅仅是本地人从这里受惠,甚至其他镇子上的人,都在这里找到了工作。

让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都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这是“一带一路”倡议一直遵循的原则。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总有言论在质疑中国搭便车,而在“一带一路”这个中国提供给世界的公共产品中,我们欢迎世界各国来搭便车,分享中国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红利。

赵磊说:“现在我们说‘一带一路’是要提供公共产品的,有物理联通,比如说港口、桥梁、电站等物理联通;同时还要提供一些理念,解决全球问题的优秀理念,比如说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还要提供制度性公共产品,我们一些制度安排也落地了,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上合组织融资平台以及16+1机制。”

随着越来越多项目落地,国际上对“一带一路”的认识日渐清晰,“一带一路”朋友圈也不再局限于原先的60多个丝路沿线国家。

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办,来自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1500多名代表参会。高峰论坛形成的五大类279项成果,绝大部分已完成或可转为常态化工作。

2017年10月,“一带一路”建设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进一步表明了中国推进国际合作的决心。

目前,我国已与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及其核心理念还被纳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合组织等重要国际机制成果文件。“一带一路”正从中国倡议变成国际共识。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很多人对一些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印象深刻,像是中老铁路、雅万高铁、比雷埃夫斯港、中缅原油管道等。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持续加深,又有更多项目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在俄罗斯,由中国铁建承建的莫斯科地铁西南线正在紧张建设着,这是中国在欧洲的首个地铁工程。

在阿联酋,由中远海运参与建设的哈里发港集装箱码头二期项目已初见规模,将成为“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的节点性港口。

在孟加拉国,由中铁大桥局承建的帕德玛大桥工程克服重重难题,已初具雏形。这是中国企业承建的最大海外桥梁工程……

几年来,类似的基建大项目往往是大家对“一带一路”的第一印象,但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取得了什么成果却不能简单地用浇筑了多少混凝土、铺设了多少钢轨来衡量。这些项目之所以放在优先领域,是因为它有可能给一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带来一系列化学反应。

赵磊说:“在国际关系中有个词汇叫内锁国,就是很多国家锁在欧亚大陆腹地,无法享受全球化所带来的各种福利和红利。中东欧的捷克是内锁国,它没有出海口。现在中东欧为什么合作的意愿那么强?50多条中欧班列将大西洋和太平洋联动了,而中东欧正好是在这个腹地,每一个中东欧国家,它同时可以面向两大洋,这就是‘一带一路’的实效。”

王文所在的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在宣讲‘一带一路’的时候曾三次去过肯尼亚,大家对当地那条有一百多岁的米轨印象深刻。这条铁路由当年的英国殖民者所建,时至今日,早已不能满足当地的经济发展需要。

王文说,只有这么一条非常窄的轨道,这使得肯尼亚那么好的资源、那么好的地理位置,经济却没有办法快速发展。肯尼亚的首都内罗毕,离海边只有470公里,但是首都的居民从来没有吃到过当天的新鲜的海鲜。

这样的情况如今已经不复存在。2014年,由中国路桥集团承建、连接内罗毕和东非第一大港蒙巴萨的蒙内铁路开工,并于2017年5月31日建成通车。两地间的运行时间从原来的动辄20多个小时缩短为4个多小时,物流成本也降低了40%。自建设以来,蒙内铁路带动肯尼亚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约1.5%,累计为当地直接创造了4.6万个就业岗业。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中国企业在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方面积攒了大量经验。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凭借自身能力和有竞争力的价格,也在世界范围内拓展了市场,并为机械设施等行业带来了新的商机。优势互补,激发经济活力,让各国可以在“一带一路”合作中实现共赢。对于在义乌做小商品生意的商户们来说,中欧班列的开通就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成为义乌小商品的主要出口目的地。随着线路的增多,货物进出口总额和客户来源都在不断加大。

今年上半年,我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额达6050.2亿美元,增长18.8%。我国在7个沿线国家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多层次、多领域的人文交流合作也为沿线各国民众友好交往和商贸、文化、教育、旅游等活动带来了便利和机遇。

王文表示:“我们应该对‘一带一路’有战略定力,要看到历史大的趋势,要看到历史的潮流,历史的潮流那就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全球化,这些互联互通的趋势是不停往前走的,不可能回去的,所以我认为五年的‘一带一路’实际上刚刚开始,‘一带一路’未来美好的前景也才刚刚开始。”

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大雁之所以能够穿越风雨、行稳致远,关键在于其结伴成行,相互借力。”的确,当今世界,历史潮流,需要的正是“结伴成行,相互借力”。在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的今天,仅凭单个国家的力量难以独善其身,也无法解决世界面临的问题。虽然一路走来,“一带一路”也遇到很多困难、阻碍甚至是质疑,但人们有理由相信,历史不会倒退。是修墙还是铺路,是风景独好还是合作共赢,每个人心中都有杆秤,时间也会做出最好的证明。

(责任编辑:梁云娇 CN079)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为您推荐:

    “一带一路”:合作共赢谱新篇

    2018-08-24 11:08:29 一带一路

    沿着“一带一路”走向繁荣

    2018-08-21 14:05:26 一带一路

    马哈蒂尔重申支持“一带一路”

    2018-06-21 15:03:05 一带一路

    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

    2018-08-21 11:46:27 一带一路

    细数一带一路六大“获得感”

    2018-08-17 16:28:54 一带一路

    守护“一带一路”上的绿水青山

    2018-08-23 20:37:06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上的凤凰之城

    2018-08-25 21:43:22 “一带一路” 凤凰之城

    新时代下的“一带一路”

    2018-03-09 11:41:05 新时代 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