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一带一路”故事必须选好素材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四十年来经济发展更是令世界瞩目,所以,中国从来不缺少好的故事。但要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一带一路”的故事,就必须尊重传播规律,选好故事素材。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与文化交流,佛教在丝路沿线国家的传播与发展,中国援非医疗队与当地人民结下的深厚友谊,外国留学生在中国创业的故事......这些,都是讲好中国故事和“一带一路”故事的好素材。
讲好“一带一路”故事必须用准语言
“一带一路”沿线有60多个国家,40多亿人口,使用的官方语言多达54种。要讲好“一带一路”的故事,就要运用好语言工具,把故事完整、准确、生动地讲出去。从事翻译工作的专业机构,如中国外文局、中央编译局和外语院校应发挥主导作用。中国外文局和中国翻译研究院组织编译的多语种“中国关键词”,通过词条翻译和阐释的方式,把中国的思想、文化、政治和发展理念介绍给外国读者。
用好语言的另一层涵义是把握语境,找准语气,准确释意,避免误会。在推介“一带一路”倡议的时候,应避免使用“战略支点”、“桥头堡”等词汇。此外,一些汉语中非常形象的比喻,如一针见血、单刀直入、一语中的、大刀阔斧等,在使用,特别是翻译过程中,要格外当心,否则就会让外国读者感到困惑,你们中国人有事儿说事儿不就行了嘛,干嘛非要一针把人扎出血来呢?
讲好“一带一路”故事必须注重传播方式
图书、报刊、广播、电视当然是重要的传播渠道,但在互联网日益普及、新媒体蒸蒸日上的今天,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就必须注重网络传播,特别是新媒体传播。以Facebook为代表的海外社交媒体,拥趸了数十亿计的用户,已全面超越传统媒体,成为最大的传播渠道。因此,也就成了我们讲好“一带一路”故事的最佳平台。
要用好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就必须提供适合传播的内容,如时长不超过3分钟的短视频节目,“一带一路”沿线的服饰、风俗、美食、文化等内容。中国网目前在Facebook上已拥有超过2000万的粉丝,每月阅读量达1亿人次,互动率达到14.75%,形成了较强的影响力。近期,中国网又在Facebook、instagram、Youtube和Twitter四个主流社交媒体平台上开设“一带一路”(Belt&Road)专题账号,目的就是通过社交媒体传播平台,增强“一带一路”沿线和相关国家对这一倡议的认知。
三天后,峰会大幕即将拉开,世界将再一次把目光投向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