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一带一路”

2017-05-09 15:00:30  北京晨报  

来源标题:舌尖上的“一带一路

民以食为天。伴随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的增加,无论是中国,还是欧洲或亚洲其他国家,人们的生活都切切实实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就在身边,就在舌尖上。

一滋一味总关“情”。今天,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各种特色食材和美食沿着丝路穿梭,丰富着人们的味蕾,增进人们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舶来食材成就中国滋味

“我来中国半年,从没有感到饮食上不习惯,巴基斯坦和中国的食物,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像有些菜用咖喱。”北京工商大学的巴基斯坦留学生诺曼指着桌上的中式菜肴说。

正是东西方的交融,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餐桌:有了辣椒和胡椒,人们在冬日火锅里才能备感麻辣鲜香;来个西瓜或者凉拌番茄,人们在夏天才能消暑解渴……

“这些在今天看来随手可得的食材,曾经跨越漫长的陆路和水路来到中国,在随后的2000多年里,成就了一份浓厚的中国滋味。”家住西安的郭燕指着辣子鸡丁里的辣椒告诉记者,“如果没有这些‘舶来品’,今天我们的生活将变得寡淡乏味。”

“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寄胡饼与杨万州》中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大宛引进的葡萄,也曾让诗人王翰吟出“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诗句。“古来丝绸之路就是传播之路、友谊之路、发展之路。无论是道路连通、贸易畅通还是货币流通,目标都是物畅其流,互利互惠,共同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茶文化专家沈冬梅告诉记者,茶文化的发展是古代丝绸之路发展的最好见证。

外国餐厅在北京越来越多

北京人冯亮曾因工作原因在泰国生活两年,回国后也经常留意国内泰式美食的最新动向。

“冬阴功汤、青木瓜沙拉、椰汁西米糕、榴莲干、芒果条……香料浓郁的泰国菜、精致可口的甜点零食,都是我追寻的目标。这两年,北京新开了不少泰国餐厅,很多泰国食品能在进口食品超市和网上买到。”他说。

沿着“一带一路”的轨迹,中国美食走出去,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美食也正在扎根中国。不仅仅是泰国餐厅、德国餐厅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老牌”外国餐厅,格鲁吉亚餐厅、巴基斯坦餐厅这些“小众”料理,也渐渐在北京多了起来。在北京,像“格鲁·秀色”这样的格鲁吉亚菜,订不上位置或者需要长时间等位是常事,问起食客们为什么要选择这家餐厅,都说“图个新鲜”。“哈恰普利”“奇克美露里”“格瓦斯”……这些陌生的名字,实则是来自异域的美味,虽然很少有人去探问这些菜名的含义,但是美食成了中外食客的“共同语言”。

关键词:一带一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