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医疗拔除穷根教育孕育希望
医疗教育“组团式”援藏,是北京援藏工作的主要特色。十三五期间,北京市组团式医疗教育援藏工作向纵深化发展,为拉萨市整体实现脱贫摘帽提供了强大助力,并为当地持续脱贫、防止返贫提供了有力保障。
■联名写信挽留北京医生
9月16日,以北京援藏为主题的评剧《藏地彩虹》在拉萨首演,引起了当地群众的关注。该剧根据北京安贞医院顾虹医生的援藏事迹创作,展现了京藏两地的深厚情谊。拉萨市委副书记、北京援藏指挥部指挥肖志刚介绍,脱贫攻坚工作不是一蹴而就,防止返贫、持续脱贫,是拉萨扶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高原地区医疗条件薄弱,存在着因病返贫的可能性。只有拔掉病根,才能去掉穷根。
2017年8月,北京对口支援的拉萨市人民医院通过三甲评审,率先在西藏地市级人民医院中完成了“创三甲”的任务。院长邓明卓介绍,通过“组团式”医疗援藏,医院新建了急诊科、神经内科、肾内科等12个学科,三甲挂牌后,医院的门诊量翻了一番,手术量提高了30%,保证了当地群众“大病不出藏”。
40岁的陈光强来自北京天坛医院,拉萨市人民医院创设ICU科室,他付出了不少心血。“陈主任是我们的启蒙老师,他手把手地教我们,每天早晚查房,夜里有时要抢救病人,他二话不说就赶过来。”ICU科副主任强巴德吉说,陈光强的到来,给了他们很大信心。
“以前没有ICU,许多病人都不敢收。现在我们不但敢收,而且还有手段把病人抢救过来。”强巴德吉说,陈光强曾是整个医院半夜跑过来次数最多的医生,在他的指导下,医护人员的水平不断提高,遇到疑难情况,他们也能自己解决,不再半夜给他打电话了。一年的援藏期满,大家舍不得陈光强离开,于是联名写信,让他多留了一年。
■鼓励学生考上清华复旦
扶贫先扶智。教育援藏是北京援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14年开始,北京选派49人的管理团队和教师成建制地展开教育援藏,目前,组团式教育援藏队伍已经是第三批,人数也增加到了70人。
拉萨北京中学校长曹晓东来自北京四中,一下飞机就组建了自己的团队。通过调研,他迅速地确定了教学目标。他提出了学校各项指标提升10%的目标,如今绝大部分已经实现。今年高考,拉萨北京中学的重点本科上线率达到48%,比去年高出了14个百分点。
“由于语言障碍和生活习惯的原因,很多当地孩子愿意考藏大,我经常鼓励他们走出西藏,立志考更好的大学,用所学的知识促进西藏的发展。”曹晓东说,学生是二十年后建设西藏的主力,只有走出西藏,开阔了眼界,将来才能把西藏建设得更好。在他的鼓励下,今年学校一位学生考上清华,两位学生考上复旦,一位学生考上了人大。
发现当地使用的练习册内容不够具体,曹晓东与西城区教委协商,将北京的《学习·探究·诊断》练习册引进拉萨。经过一个学期的试用,今年新学期开学,拉萨北京中学已经全部使用上了这套练习册。价值80万元的练习册由西城区教委免费提供。
拉萨市第一小学副校长鲍立芹来自和平里四小,是第一批援藏的小学老师。她坚持“授鱼不如授渔”的理念,把北京的先进教育理念带到拉萨,建立起与北京学校沟通合作的纽带,将来他们即使离开拉萨,这条纽带也会一直保留下来。
■藏族女孩有了梦想翅膀
有一个孩子成才,就有一个家庭脱贫。对于14岁的初二学生措吉来说,拉萨北京实验中学的“京藏宏志班”给了她一双飞向梦想的翅膀。措吉来自当雄县格达乡羊易村,因为贫困,她的姐姐早早就辍学了。
从去年开始,拉萨北京实验中学面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开设“京藏宏志班”,开展以教脱贫工作,让措吉这样的贫困生得以完成学业。今年,宏志班进一步扩大规模,从1个班变成3个班,带动更多家庭从根本上实现脱贫致富。在“宏志班”,孩子们增强了自信,班级成绩也从入学时的倒数第一,攀升到了全年级的第二名。
31岁的援藏语文老师王夙琛来自通州区甘棠中学。一头藏辫的她表示,“宏志班”的学习热情让她吃惊。刚接手时,她发现孩子们语文基础薄弱,于是她给孩子们买来课外书,还开设了诵读课。现在,孩子们的普通话十分流利,语文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
去年9月,“宏志班”的孩子们去北京游学,大大开阔了视野,回来之后个个都有了学习的目标。措吉的梦想是考上内地的西藏班,将来像王老师一样当一名老师。王夙琛说,这也是她希望留给孩子们的精神财富。
本报记者王琪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