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我们用锹挖种树;后来把沙丘推平了,在上面种树;之后又用网格打沙障种树,还用过空瓶插柳的方法来节水保活……”王文彪说,他们甚至不惜花费2700万元从美国引种小叶杨树,但很快就因不适应环境而大面积死亡。
反复错,反复试,最终耐旱灌木沙柳、柠条、花棒、羊柴、甘草、紫花苜蓿等被选为固沙治沙的“当家花旦”。
树种选定了,怎么种,又成了大问题。
“最初,我们觉得在沙漠里种树是个笑话,风吹没了再来栽,白天种晚上浇,劳心费力。”亿利治沙生态民工联队长高毛虎说,一亩地种30多苗树,打网格就要1000多元,成活率只有20%。
在大漠里种树,剩下的水舍不得喝,都用来浇树。不经意间,一个改变沙漠种植的大发明,水冲植树法诞生了:用水管的水压在沙地冲出1米深的细孔,将树苗插入孔内,挖坑、栽树、浇水三步骤一次性完成,整个过程仅需10秒。
这个发明比锹挖植树效率提高了60多倍,更可贵的是,成活率超过了90%。
各种治沙妙招层出不穷:气流法、水冲法、螺旋钻法、甘草平移技术、风向数据法造林技术、大数据无人机造林……科技支撑下,库布其的沙丘变得温柔起来,绿洲一天天长大。
“我们就像沙柳,渴不死、饿不死,给点阳光就活得好好的。”治沙能人张喜旺说。
7月25日,雨后初霁,碧空万里,穿沙公路一侧的沙丘上,绿植组成的5个大字“绿色中国梦”傲然矗立。背后的库布其,森林覆盖率、植被覆盖度由2002年的0.8%、16.2%增加到2016年的15.7%、53%,生物种类由十几种增至530多种。周边的人工林、飞播林、网格沙障和绿草铺展开的油绿画卷,平静诉说着库布其的生态巨变。
绿富同兴、共治共享的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