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新的资源配置模式。进入21世纪之后,互联网信息技术深刻改变了经济与社会组织结构,给信息采集、处理、交换带来深远影响,逐渐对诸多行业的生产与商业模式产生冲击。这不仅使剩余资源的使用效率、使用方式变得更丰富,抑制了资源价格的过度膨胀,同时也使消费者主权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使用权而非拥有权的交易,能够更好地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这就是分享经济的价值所在。
二是新的技术内生动力。新技术是促进增长的源泉,所谓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其根本也在于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我国近年来虽然技术进步速度加快,但与大国地位仍有较大差距。在国际电信联盟对2015年度全球ICT(信息、通信和技术)发展指数的排名中,我国居第82位;世界经济论坛的《2016年全球信息技术报告》对全球139个经济体的信息技术水平进行评估,我国居第59位。提升市场内生动力和自下而上的技术创新动力,已成为新经济的重中之重。
三是新的产业发展模式。信息化时代的来临逐渐改变了原有的产业架构与企业边界。新经济时代逐渐体现为创客时代,大规模、集中性的产业集聚模式和企业扩张模式不再成为必然趋势,“小而美”、智能化、便捷化、友好型的产业与企业形态将大量涌现,大企业可以通过外包化整为零。这一全新的发展模式,或许能够缓解大城市病、资源消耗与浪费等一系列现代化顽疾。
四是新的消费与就业模式。后工业社会的难题之一是传统经济带来的就业效应逐渐弱化,导致就业压力增加。包括分享经济在内的发展模式,可以在全新的交易活动中拓展就业空间,增加居民业余收入。同时,也可以使得消费方式更加灵活,缩短供求链条,节省时间,间接增进国民福利。
五是新的制度规则探索。新经济的探索往往会触及制度模糊或空白地带,而且与传统经济之间也可能出现各种摩擦和冲突,更有可能被机会主义者滥用而备受损害。对此,新经济要走向健康发展,最终还要落到新制度规则的完善上,或者通过外力带来与传统规则的妥协和改良,从而保障走向各方共享、共赢的经济发展格局。
此外,新经济离不开新金融。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血液,一方面,新经济直接带动对应的金融需求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其带来的技术演进也可能直接作用于金融产业链。新金融的核心是金融科技的冲击。金融科技并不是简单的虚拟经济。新金融科技使金融与实体在更多层面上有效融合。科技提升整个金融产业链的效率,在某种意义上不仅有助于完善金融,而且有利于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