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一般人对飞机印象,AG600既能在地面起降,又能在水面起降,能乘风直上蓝天,也能破浪搏击大海。
上半身是飞机,下半身是船——外形特色明显的“鲲龙”,是名副其实的多面手。
它可以在复杂气象条件下作业,一次性救助50名海上遇险者;它可以通过在水面上20秒的滑行一次汲水12吨,单次投水救火面积4000余平方米,实现在水源与火场之间往返投水灭火。
中航工业通飞公司副总经理张枢玮说,AG600的成功首飞,提升了中国国产飞机产品供给能力和水平,有效促进应急救援航空装备体系建设,对助推“一带一路”倡议、国民经济发展、海洋强国建设均具有重大意义。
2007年,国务院原则批准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此后两年里,三个不同用途的大飞机项目相继立项。
运-20大型运输机在飞行(2016年11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2013年1月,最早立项的大型运输机运-20首次试飞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能够研制大型运输机的国家。
中国首款国际主流水准的干线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飞成功(5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2017年5月5日,大型客机C919从上海浦东机场的跑道上滑跑而起,成功首飞。
航空业界人士表示,中国大飞机工业的腾飞根植于国力的提升,得益于一个大国顺势而为的智慧和举全国之力自主发展的能力。历经多年自主攻关,中国的大飞机家族已经具备了相对完整的“家族谱系”,中国正式进入全球“大飞机俱乐部”。
“三兄弟”将迎“新伙伴” 新突破可期
作为中国大飞机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本身也有望形成一个“小家族”。
中航通飞华南飞机工业公司董事长刘祥仁说,AG600还可根据任务需要,通过改装,广泛应用于海洋环境监测、海洋资源探测、海上运输等其他用途。
“走到今天,我们奉献了一款市场急需的产品,形成了健全的制造平台,更重要的是带动一整批供应商按照适航路径进行研发、生产,后期就可以在这个平台和体系之上进行新的型号生产。”他说。
不断推出新品、不断冲刺尖端——展望未来,人们不仅能看到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的“三兄弟”,还会看到它们更多的“新伙伴”。
在通用飞机领域,刘祥仁介绍,目前正在研发、生产的还有新型通用小飞机,包括私人飞机、公务机等,未来会有更多符合消费者需求、实现“想飞就飞”梦想的国产飞机翱翔蓝天。
ARJ21-700新支线喷气客机停在山东东营胜利机场停机坪上(10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