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特色产业兴 增收助脱贫 互利村的互利致富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

特色产业兴 增收助脱贫 互利村的互利致富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
2020-12-07 11:21:40 人民日报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互利村的一些村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村党支部书记付永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何破解这道难题?互利村从2013年起就开始探索。

脱贫要以产业作基础。应该发展什么产业呢?付永久将目光投向了小甘薯,“种甘薯是我们村的传统,这里的土壤、水分、气候十分适宜,加工出的粉条也美味。”

可是,这个有特色的本土产业一直没做起来。“原因主要是过去村民都是分户耕种、自产自销,产量低、规模小。要做出规模效应,得有人带头示范。”付永久说。他为此多次到外地学习,精选优质品种,于2013年5月,与另外4户村民牵头成立了互利村甘薯专业合作社。

村民李景良以20亩土地入的股,合作社统一提供种子、统一销售,加工生产粉条,第一年合作社就收入10多万元,“头一回分红就分了3万多元,真不赖!”2015年,合作社社员发展到31户,效益也不断提升,李景良的年分红提至5万元。

村民王洪岩家很长一段时间靠种地为生,偶尔做些收杂粮的生意,一年能收入1万多元。可2016年9月妻子脑出血入院,前后花了10多万元。老王每日还得在医院照料,地没人管,生意做不了,就成了贫困户。

在付永久的帮助下,2018年王洪岩将自家15亩土地、1.5万元扶贫资金入股了村办公司,年分红有9500元,加上务工收入,一年下来进账4万多元,妻子的医疗费用也报销了一大部分,全家当年就脱了贫。

要想让更多像王洪岩这样的贫困户摆脱贫困,产业规模还得扩大。2018年初,互利村在合作社基础上,先后依托国家各类项目资金400万元,成立了村集体所有的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从事甘薯、杂粮等的种植、生产与加工。

2018年,旗里对全村5253亩土地进行确权颁证,随后通过整合土地,村民以土地入股村办公司,发展产业化合作经营。“村民每股每年保底分红400元外,还有经营的利润分红。村集体更会拿出资金帮扶老弱病残农户,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付永久介绍。

和面制浆、漏粉、捞粉、冷却、打粉、成粉包装……做粉条有几十道工序,村民李茂文家传制作粉条手艺,活干得有条不紊。老李的妻子有旧疾,每年医疗费用就得七八千元,过去靠种玉米挣不上钱,日子过得艰难。村里的甘薯粉条加工产业发展起来后,他的家传手艺有了用武之地,两个多月就能挣8000多元。全家13亩土地入股公司,一年收入超过2万元。

“过去种玉米赶上好年景一亩最多也就300元,现在一亩甘薯加工成粉条能挣3000元,又打工又分红,日子越过越好。”老李沾着淀粉的脸上满是笑容。2018年9月,村里23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全村人均纯收入2016年不足6000元,今年预计可达近2万元。

如今,互利村已有5000多亩土地入股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公司去年盈利283万元,今年预计可达350万元。“目前我们在产品深加工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延长产业链方面仍有可为,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来,走一条互利致富路。”付永久说。

(责任编辑:梁云娇 CN079)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为您推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按户连片耕种 促农业提效

    2020-10-07 14:22:29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