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下种植黑麦草,抑制杂草的同时还给上百头太湖猪、近百只羊提供饲料;有草就有虫,散养的200只大白鹅、上千只苏禽鸡可以“加餐”,产生的粪又成为天然肥料。“村里不少人上门学习这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林下经济。”汪厚俊说,农民致富途径由此拓宽了,开发后的岗坡地亩均净效益达8000元,远远超过水田2500元的亩均收益,今年收入有望达到百万元。
全国“时代楷模”、镇江农科所原党委书记、所长赵亚夫向记者介绍:“山顶、陡坡生态脆弱,以修复、保护为主,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缓坡旱地,发展果树、茶叶、畜禽养殖,建设林、草、畜旱地生态系统;山脚山冲、岗塝水田,发展粮食、蔬菜、畜禽,建设水、稻、菜、草、畜水田生态系统。”这样立体的生态系统有效恢复了戴庄村的生物多样性、改善了水质土壤。
“2003年戴庄村人均纯收入只有2800元,截止到2019年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经超过了31000元。”戴庄村党委书记姚伟超介绍,集体经济也从原来的欠账几十万元到2019年达420万元。
戴庄偏绿化、采摘的种植结构,搭配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丘陵山地地貌,形成了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得天独厚优势。2019年,戴庄村投入近400万元进行村庄整治,村里的“副业”——观光旅游线路正在火热打造中。农、文、旅融合发展,园区变景区,农产品变旅游商品,在未来,戴庄村村民还将有更多接口获取红利。
今天的戴庄村,现代生态农业的探索已结出丰硕果实,走出了一条适合苏南丘陵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子。近年来,“戴庄模式”在江苏句容蒋巷、唐陵、西冯,丹徒水台、五塘等行政村得到推广。“我设想在句容天王镇再发展两至三个行政村,推广‘越光’有机稻米及其销售模式,种植面积可望超过1万亩。”赵亚夫说。
《光明日报》(2020年10月28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