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愁穿愁睡也愁,脑壳枕个木枕头。苞谷壳里来过夜,火燎烟熏泪直流”,过去,麻山水缺、路烂、房破、人穷。
不能从贫困中突围,就要被贫困永远包围。麻山地区干部群众克服先天不足,打通水、路“主动脉”和“毛细血管”,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如今,走进麻山,曾经像被火烧过一样裸露的石山上满眼碧绿,一栋栋小楼掩映在树林间,一张张笑脸就像山花一样灿烂。
见到望谟县郊纳镇水利站干部王世愿时,她正坐在电脑旁忙碌。尽管已是深夜,挺着大肚子的她仍在核对“郊纳镇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护机制明细表”,对饮水安全覆盖村组、覆盖人数、是否全覆盖、管护人员等逐一核实。
“镇里干部大部分下沉到村里了,我现在跑不动了,就守在办公室做信息搜集和汇总工作。”王世愿说,将水管破漏损等问题逐项排查、逐项消除。“让群众吃水有保障,是我最大的工作动力。”她说。
直到临产前几天,王世愿才与同事交接工作,回家休产假。和王世愿一样,在麻山脱贫一线,很多干部奔走在大山间,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因为他们,麻山正在打破贫困重围。
紫云县大营镇是贵州20个极贫乡镇之一。“没有路、没有水,产业不可能搞起来。”镇党委书记陈凯说,现在串户路全部修通,全镇有38个集中供水点,种养殖都“有了保障、有了底”。
贵州省长顺县代化镇斗省村蔬菜大棚内,一名妇女在摘南瓜。新华社记者刘续摄
从镇政府出发,沿着新修的柏油路,十几分钟就来到了大营村高床蛋鸡养殖场。这是大营镇7个村抱团发展、共同建设的养鸡场。负责人李亚菲说,原来因为缺水,规模上不去。水通后,规模从1.1万羽快速增加到7.8万羽,每天用水30到32立方米,完全可以保障。
李亚菲算了一笔账:每天产蛋7万枚,1枚可以赚0.18元,按照每年产蛋期200多天计算,预计今年盈利280万元。“可以保证7个村28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分红3000元以上。”李亚菲对养鸡带动脱贫很有信心。
望谟县委书记李建勋说,麻山尽管先天不足,但经过艰苦奋斗、艰苦创业,每个地方都找到了自己的长板和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