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来自海拔4000米的牦牛肉,绿色健康。”镜头前的小伙子叫洛加太,流利的普通话,帅气的外表,轻松幽默的表达,刚一上线,就吸引了300多名粉丝前来“围观”。
洛加太两年前大学毕业,本想回家乡大干一番,可既没资金,也没技术,一筹莫展之际,网络直播让他找到自信:“除了自己能拿提成,还可以推介家乡特产,我很喜欢这个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与机关、企业开展用工对接,拓展家政服务等22个工种的用工渠道,增加安置点农牧民收入,确保‘两条腿走路’,强化后续产业发展路径。”兴海县扶贫开发局副局长梁宗孝说。
共和县廿地乡切扎村
光伏扶贫,村民吃上“阳光饭”
“现在的生活真好!”站在宽敞的院子里,56岁的拉吉加对记者说。走进客厅,古色古香的藏式沙发,崭新的双开门电冰箱,电视墙上摆放着家人合照,非常温馨。
“以前住的是山上的土房子,土墙开裂,摇摇欲坠,连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喝口水都得骑马去几里外的地方取。”拉吉加连连摇头,“草场的草长得不好,靠养牛羊,一家人糊口都比较困难。”
2017年8月,拉吉加响应政府号召,搬到共和县廿地乡切扎村,从此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拉吉加掰着指头算了一笔账:“去年,打工收入、草原禁牧补贴、光伏分红等加起来,超过三万五千元。”
“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让村民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廿地乡政府干部李毛才让接过拉吉加的话头,电站发电收入,六成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四成用于支付公益性岗位工资,“村集体在国道边投资建酒店、商店、餐厅,发展旅游;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稳定脱贫致富。”
切扎村的电站,位于几十公里外的海南藏族自治州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园区。蓝天白云下,青青草原上,一片片蓝色的光伏电板一直延伸到远处山脚下,有如波光粼粼的海洋,蔚为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