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那山,那人,那苗寨——十八洞村三代人的奋斗史(2)

那山,那人,那苗寨——十八洞村三代人的奋斗史(2)
2020-07-13 11:07:26 新华社

82岁的村民施成富,熟悉十八洞村每一个山洞。

五六十年前,他就是从一个个黢黑幽深的洞里,刨出一担又一担岩灰,一半撒在田里,一半卖到集市,才换回一家人的口粮。

施成富和妻子育有三子一女。家中4亩田,年产大米仅千余斤,压根儿不够吃。

那山,那人,那苗寨——十八洞村三代人的奋斗史

这是6月29日拍摄的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梨子寨(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陈思汗摄

这曾是十八洞村人共同面临的困境——“地无三尺平,多是斗笠丘”。人均耕地只有0.83亩,又因地处深山峡谷,日照短暂,多是靠天吃饭的“雷公田”,亩产很低。

“三沟两岔穷疙瘩,每天红薯苞谷粑,要想吃顿大米饭,除非生病有娃娃。”这是施成富自打记事起就会唱的苗歌。

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要活命,就得找生计。

于是,他扛起锄头,背上扁担、箩筐、筛子和干粮,蹬着草鞋,一头钻进山洞挖岩灰。洞里伸手不见五指,地势险峻,有时还会遇上湍急的暗河,他就用嘴叼着火把,手脚并用地探路。

那山,那人,那苗寨——十八洞村三代人的奋斗史

在湘西十八洞村,施成富(左一)和家人一起吃午餐(6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陈思汗摄

“越往下,岩灰就越好。”施成富说,优质的岩灰是天然肥料,却往往埋在洞的深处,挖出后,要用筛子仔细筛一遍,质地细密的才卖得出去。

好几次,挖着挖着,头顶突然掉碎石,他和同伴撒开腿就往外跑。安全起见,挖岩灰总要十几个青壮年同行,“洞要是垮下来,就给埋了。要是一个人去,埋了也没人知道。”施成富回忆。

挑着岩灰,沿着崎岖的山路走上3个小时,才能到邻乡集市。100斤岩灰能换10来斤米,却只够施成富一家人吃一天。那时,炒菜会拿根竹签包着布头,伸到油壶里蘸一蘸,再往锅边擦一擦,因为吃不到足够的油盐,壮年劳动力要吃饱,一顿恨不得吃上一斤米。

连续几十年的艰难光景里,施成富常常凌晨4点就出门,天黑了,才挑回一担稻谷、岩灰,背回一捆干柴、木料,第二天挑到集市上,换回一些吃食。

武陵山区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据湘西州志记载,1984年,湘西全州农业总人口中,尚有84%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下,花垣县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

苗家有句古话,叫“锄头落地养一家”。走不出大山的“施成富”们,凭一身力气,用一把锄头,开辟了一条活路。

那山,那人,那苗寨——十八洞村三代人的奋斗史

山外的漂泊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为您推荐:

    脱贫攻坚 计时决战

    2020-04-14 19:42:14 脱贫攻坚 计时决战

    坚决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2020-05-01 10:32:59 脱贫攻坚

    数说新疆脱贫攻坚进行时

    2020-07-06 14:28:55 脱贫攻坚

    敲黑板!脱贫攻坚问与答(第二期)

    2020-06-30 13:34:38 脱贫攻坚

    敲黑板!脱贫攻坚问与答(第一期)

    2020-06-30 13:33:22 脱贫攻坚

    山东郯城:战疫不误脱贫攻坚

    2020-03-23 10:17:16 脱贫攻坚

    广西:脱贫攻坚争春时

    2020-04-17 11:03:01 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