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新闻专题报道 > 习近平访问美国 > 正文

彭丽媛在联大一天2次全英文演讲 谈帮助艾滋孤儿

2015-09-28 04:16:02  京华时报    参与评论()人

彭丽媛在联合国相关高级别会议上用英文演讲。新华社发

彭丽媛在联合国相关高级别会议上用英文演讲。新华社发

京华时报讯当地时间26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在纽约连续出席联合国有关高级别会议,一天之内发表两场英文演讲,呼吁国际社会支持对女孩的教育以及对妇女、儿童和青少年生命健康的关注。

当地时间26日下午,身为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亲善大使的彭丽媛应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邀请,在纽约出席联合国“每个妇女、每个儿童”倡议高级别会议开幕式。

潘基文在会上宣布启动联合国“妇女、儿童和青少年健康全球战略”发起仪式。

彭丽媛致辞时表示,关爱妇女、儿童和青少年健康,是对人类未来最重要的投入。这些年来,通过同政府和社会力量协作,中国的防艾宣传员和社会著名人士多方筹资,为艾滋孤儿开办学校,举办夏令营活动,提供免费治疗,帮助了许多孩子。他们多次走进中国高校,鼓励青年学生加强防范意识。他们的无私关爱可以成为艾滋孤儿对抗病毒的最好精神疫苗。

同日下午,身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促进女童和妇女教育特使的彭丽媛,还在纽约应邀出席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高级别会议。

彭丽媛致辞时表示,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对实现国家发展、人民幸福具有基础性作用。教育要关心妇女和女童,中国的“春蕾计划”帮助了300多万女童重返学校。教育要倡导公平公正,要采取更多倾斜性政策,加大对发展中国家及贫困地区教育投入。教育要面向青少年,在教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培育道德和品质。

■演讲

回忆父亲帮村民识字

在“教育第一”全球倡议高级别会议上,彭丽媛表示,作为教科文组织的“促进女童和妇女教育特使”和一名母亲,自己对人人享有教育的承诺永不改变。

彭丽媛在发言中讲述了她的父亲曾生活在中国一个非常小的村庄里。在那些岁月里,许多村民都不识字。因此她的父亲开办了一所夜校帮助他们识字。在他的帮助下,许多人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在他的帮助下,许多人有生以来第一次读报;在他的帮助下,许多妇女开始有能力教自己的孩子读书写字。她曾经被问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她说她希望所有的儿童、特别是女童都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这就是她的中国梦。她相信有一天“教育优先”将不再是一个梦想,它将变成这个星球上每一个妇女都能享有的现实。

谈及帮助艾滋病孤儿

在“每个妇女,每个儿童”高级别活动上,彭丽媛讲述了2006年她作为中国预防艾滋病大使第一次到贫困的农村第一次见到全家感染艾滋病并失去父母的五岁男孩高俊。

她向在座嘉宾介绍,当时的情况让她心碎,随后在政府和民间团体的帮助下,高俊健康长大。后来再见到高俊的时候,他看起来长高了,也变得更快乐。“他和我一起参加了一个叫‘永远在一起’的公益活动。他告诉我,他梦想成为一名飞行员,我希望他梦想成真”,彭丽媛说。

■延伸

彭丽媛公益“大使”之路

彭丽媛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防治亲善大使”,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促进女童和妇女教育特使”。除去“第一夫人”的身份,她在这两个“大使”任上尽职尽责,也成为中国的一张新名片。

作为中国家喻户晓的歌唱家,彭丽媛的公益之路开始的很早。

2011年,一则有关反艾滋病歧视的公益广告面世。广告只有30秒,彭丽媛微笑着和几名艾滋病儿童一起说出“我们”,告诉大家“没有歧视,我们在一起”。

这是中国反艾滋病歧视流传最广的一则公益广告。

次年,彭丽媛再次拍摄了一个近6分钟的预防艾滋病宣传片。

更早以前,2004年彭丽媛曾担任首批“为了明天爱心大使”,致力于预防青少年犯罪。2007年,在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彭丽媛联合其他十几名委员提交了《关于设立青少年网络心理导师新职业的提案》。

2006年,彭丽媛出任中国预防艾滋病义务宣传员。一张彭丽媛把年幼的艾滋病患儿抱在怀里喂饺子的照片打动了很多人。2007年,彭丽媛成为全国结核病防治宣传形象大使。2009年,彭丽媛被聘为控烟形象大使。2011年6月,彭丽媛被世界卫生组织聘为“抗击结核病和艾滋病亲善大使”。2014年3月,彭丽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促进女童和妇女教育特使”。这是她在医疗健康领域之外,在妇女儿童领域接过的又一公益大使重任。

(责任编辑: cn03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