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际锐评】有一种友谊,叫做“中国与非洲”
中国与非洲虽然相距万里,但中非传统友谊+命运共同体把彼此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种全天候的友谊首先体现在高层走亲戚般的互访上。目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正在访问南非,此前他已访问了塞内加尔、卢旺达,这也是习主席5年来第四次访问非洲。
同样,非洲领导人也纷纷来华访问。今年3月,全国两会闭幕后短短半个月内,先后有喀麦隆、纳米比亚和津巴布韦3个非洲国家的总统陆续访华。某种意义上,今年也是中国外交“非洲年”。9月,北京将迎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届时,中国将与50多个非洲国家领导人一起规划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非洲发展对接的蓝图,续写中非友谊和发展新篇章。
中非友谊不一般。这可以回溯到近现代以来,中非人民在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反帝反殖斗争中相互支持,体现在近年来在有关南海争端以及“一个中国”原则上,非洲国家对中国核心利益的坚定支持。同样,中国也在二十国集团以及国际舞台上不断为非洲的发展鼓与呼。自1990年以来,每逢新年伊始,中国外长首访目的地都是非洲,这份坚持了近30年的外交传统体现的就是中非相互支持。
中非友谊的核心是“平等互利”与“发展共赢”。“中非合作论坛”为每三年一次的部长级会议,在中国-非洲之间轮流召开,它体现的就是“平等”和“共同”参与的精神。现实中,中国对非洲提供的发展援助,不附加任何条件,体现的更是一份尊重。中国市场向非洲国家越来越多的商品开放,帮助非洲国家修路架桥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建设工业园区以提升非洲国家的工业化水平等等,这些均体现了“发展共赢”的理念精髓。
中非友谊的突出表现就是艰难时刻的患难与共。如同一对朋友、伴侣或夫妻,同享欢乐容易,但能共度时艰才能体现真爱和真情。唯有在艰难时刻的携手和不离不弃,才最能体现出友谊的浓度和深度。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当2008年5月及2010年4月中国汶川、玉树等地先后发生重大地震灾难,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国力并不富裕的非洲国家却踊跃向中方捐款。比如,长期贫困落后、仅有101万人口的非洲中西部小国赤道几内亚就捐款100万欧元,钱虽不多,却相当于每位国民捐出1欧元。
同样,非洲人民也不会忘记,当非洲国家遭遇饥荒和疫情的冲击时,总有中国火速伸出援手,与他们携手渡过难关。如2011年夏,索马里等非洲之角国家和地区遭受严重旱灾时,中国在短时间内两次宣布向受灾国家提供总计4.432亿元人民币的紧急粮食和现汇援助。
2014年3月,当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西非国家爆发埃博拉疫情后,中国先后分四批提供了总计达7.5亿元人民币的援助物资和资金。中国驻疫区国家的医疗队没有抽身逃离,而是选择坚守当地、与非洲朋友共患难,共同抗击疫情。在疫情肆虐的高峰时期,在疫区工作的中国专家和医护人员多达700人次。塞拉利昂外交部长高度赞扬中国的帮助是在灾难时期显示出的“真正友谊”。
历经岁月的洗礼和风雨的考验,中非友谊愈发坚实厚重。今天,中非合作又将在“一带一路”倡议和非洲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下,跨上新的历史征程。在目前国际形势时刻演变,特别是各种“本国利益第一”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非之间的这种患难与共的友谊更弥足珍贵,也必须加倍珍惜。
(国际锐评特约评论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贺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