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外交义利观(2)

2016-06-19 10:53:57  中国干部学习网    参与评论()人

二是坚持国际主义精神。新中国不仅为制定合理的国际关系原则做出努力,而且长期坚持先义后利、义利兼顾的义利观,发扬社会主义的国际主义精神,不仅从道义上而且从物质利益上大量援助第三世界国家。1964年1月,周恩来总理在访问亚非十四国期间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其核心理念包括:中国政府一贯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对外提供援助,从来不把这种援助看作是单方面的赐予,而认为援助是相互的;中国政府在对外提供援助的时候,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绝不附带任何条件,绝不要求任何特权;中国政府对外提供援助的目的,不是造成受援国对中国的依赖,而是帮助受援国逐步走上自力更生、经济上独立发展的道路。这些原则奠定了中国60多年援外工作的政策基调,相互尊重、平等相待、重信守诺、互利共赢成为中国对外援助的基本原则。新中国把国际正义放在首位,对亚非拉国家提供国际主义援助,虽然承受了很大的经济压力,但是却有力地支持了这些国家的民族独立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国际关系中践行了大道正义,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中国也获得了道义的回馈,维护了国家的核心利益,在重大国际事务中得到了这些国家的尊重、信任和支持。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就是非洲兄弟和中小国家用轿子把我们抬进去的。几十年来,我国在台湾、涉藏等核心利益问题上的立场也一直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坚定支持。

图为:2014年6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主旨讲话。

二、内涵与意义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习近平秉承中华优秀文化和新中国外交传统,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提出中国外交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创造性地丰富了传统义利观的内涵,使之更具时代意义,为中国外交开启新篇章。习近平对正确义利观的内涵作了精辟论述,他指出:“义,反映的是我们的一个理念,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国家的理念。这个世界上一部分人过得很好,一部分人过得很不好,不是个好现象。真正的快乐幸福是大家共同快乐、共同幸福。我们希望全世界共同发展,特别是希望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利,就是要恪守互利共赢原则,不搞我赢你输,要实现双赢。我们有义务对贫穷的国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有时甚至要重义轻利、舍利取义,绝不能惟利是图、斤斤计较。”这一阐述,既继承了我国传统文化关于义和利的核心理念,又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国际主义精神,强调在国际关系中崇尚道德、秉持道义、主张公道、伸张正义,义在利先、利在义后的价值观念。

义是指道义。国家交往时应道义为先,要坚持平等相待,真诚友好,重诺守信,更要为维护各国的正当权利和合理诉求而仗义执言。利是指互利。要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决不能效仿资本家的唯利是图作法,也不能像有的国家那样只为实现本国的一己私利。在需要的时候,还要重义让利,甚至舍利取义。习近平指出:“我们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

当前,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快速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结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必须摒弃过时的零和思维,不能只追求你少我多、损人利己,更不能搞你输我赢、一家通吃。正确义利观是对西方唯利是图现实主义外交的超越,有助于优化、净化、升华当代国际关系,有利于巩固深化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团结合作。习近平指出:“对周边和发展中国家,一定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只有坚持正确义利观,才能把工作做好、做到人的心里去。政治上要秉持公道正义,坚持平等相待,遵守国际关系基本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为一己之私损害他人利益、破坏地区和平稳定。经济上要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对那些长期对华友好而自身发展任务艰巨的周边和发展中国家,要更多考虑对方利益,不要损人利己、以邻为壑。”

关闭